臨港再制造基地通過發改委評審
有望成為全國唯一同時獲得四部委批復的示范基地
記者日前獲悉,臨港再制造產業基地已于去年底通過國家發改委的評審,有望在今年春節前獲得正式批復。這意味著,臨港再制造基地有望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同時獲得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質檢總局批復的示范基地(示范園區)。同時,上海率先突破再制造企業的工商注冊瓶頸,也有望讓再制造這項浦東綜改的重點項目落地開花。
未來形成企業集群產業集群
據介紹,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臨港再制造基地編制“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實施方案,開展籌建工作。“經過半年時間的籌備,12月初國家發改委組織專家對臨港創建國家級示范基地進行正式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臨港再制造各項設施完善、人員配備齊全、項目儲備充足,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和示范引領作用。”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春節前批復將正式下發。
目前,基地各項軟硬件設施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其中,再制造檢測中心(國家再制造機械產品檢驗鑒定重點實驗室)已初步建成;再制造人才實訓基地已獲得市人保局資質認定和資金支持,并與臨港科技學院和上海電機學院開展人才培訓合作;再制造院士專家服務中心獲得市科協和新區政府授牌。
技術研發中心、產品展示中心、信息數據中心、舊件集中清洗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務平臺,正在有序推進中,未來將為企業提供包括舊件清洗、產品檢測、信息服務、人才培訓、技術研發、宣傳展示等全產業鏈服務。
此外,基地與多家國內外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的洽談也在順利推進。全球500強企業戴姆勒奔馳集團已與基地簽署合作意向書,戴姆勒亞太再制造項目將于2015年啟動建設,投資總額超過3億元人民幣,預計2017年建成投產,未來年產值超過10億元。“基地也在密切跟蹤康明斯、沃爾沃、通用電氣、永達、長久等重點項目,未來將逐步形成‘企業集群、產業集聚’發展態勢。”上述負責人表示。
率先突破工商注冊瓶頸
值得一提的是,臨港再制造基地啟動在即,還收獲了一大行業政策突破——上海在全國率先突破工商注冊的瓶頸,市工商局已允許本市企業在企業名稱和經營范圍中使用“再制造”字樣。
據介紹,現階段我國工商注冊管理系統中沒有“再制造”子項,企業名稱登記及經營范圍內無法增加“再制造”字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產業發展。“主要表現在無工商注冊的情況下,大部分再制造原料回收無法取得正規發票,繼而無法進行稅務抵扣。”上述負責人稱。
經過多次對接,市工商局已陸續核準上海上柴發動機再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瑞慶機電設備再制造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臨仕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臨港再制造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登記,質檢、稅務部門已核發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
浦東新區經信委方面則表示,2015年,區經信委在相關部門的配合支持下,將從自貿區政策優先覆蓋再制造產業、舊件回收體系建設、海關監管體系完善、稅收政策瓶頸突破、重點項目引進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制度創新的探索和突破力度,助力臨港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更上一層樓。(王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