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環保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了,能不能把這一技術移植到更大更重的船舶上呢?近日,由上海企業研發的國內首艘500噸級電動運輸船完成首次重載試航。未來,這種堪比水上“特斯拉”的零排放船型,有望取代柴油動力船成為本市內河運輸和水上觀光的主力。
電動船加速快制動快
上午11點,蕰藻浜嘉定南翔河段,藍白綠相間的“瑞華一號”裝載著300噸鋼板,解纜出航。周圍船上的人,紛紛跑上甲板觀看,目光中充滿好奇。水線已經壓得那么低,一般船的發動機得喘粗氣,這艘船開起來怎么沒聲音呢?
“瑞華一號”駕駛員談寶玉當了幾十年“船老大”,如今開起了水上“特斯拉”,感覺“夠酷”。與周圍冒黑煙的普通貨船相比,“瑞華一號”顯得與眾不同。作為一艘概念船,上面還安裝了風能和光伏發電設施。而更讓老談得意的是船的出色駕駛性能。他告訴記者:“這艘船沒有排放,噪聲也低;加速快,制動也快。這艘貨船空載時速達到了每小時15公里,現在重載的話,也能開到每小時七八公里。”
全力加速,靈活轉彎,“瑞華一號”重載試航圓滿完成。老談說,這艘電動船和公園里用鉛酸電池的游覽船可不一樣,底艙裝了近十噸磷酸鐵鋰電池,同時配置了超級電容,可以提升船的加速能力。
輪機房放上了電池組
“瑞華一號”是用一艘500噸級內河運輸船改造的,充滿一次電,可以開400公里。研制方瑞華集團董事長帥鴻元說,這個尺寸的船舶在長三角地區被廣泛使用,經常是一家人吃住都在船上,以電代油之后,船的性能和生活環境都有了質的改善。
記者在現場看到,船身一側安裝有九個充電接口,原本船底的輪機房經過改造后放上了電池組。帥鴻元介紹,瑞華集團十多年前開始研制電動汽車,眼下在上海,單是他們的雙電公交車就超過500輛。但與電動汽車相比,電動船舶的研發更加困難。
首當其沖是電池的安全性問題。比如,船長期在水里運行,一旦漏電后果不堪設想;又比如,電池如果出現意外,船舶在水里拋錨將很難救援。對此,“瑞華一號”船用電池等相關設備通過了中國船級社的安全認證,船上建立了實時動態監測系統,一旦發現電池可能出現問題,將會提早發出預警。同時,電池組采用了分組設計。“這就好比是飛機采用兩個發動機,一個壞了仍然能降落。”帥鴻元表示,“萬一部分電池損壞,我們也可以用剩余電池將船開回碼頭?!?/p>
創新商業模式來推廣
如今,運行在我國江河湖海的各類柴油動力客貨船數不勝數,將河道、海上運行的柴油船改造成新能源船大有可為。不過,水上“特斯拉”要變成真正的特斯拉,關鍵還在于降低成本,創新商業模式。
和電動汽車一樣,電動船舶面臨的瓶頸也在于高成本。面對一片空白的市場,政府補貼眼下還無從談起。帥鴻元決定不等政策,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先試起來,“租船不買船”。瑞華集團負責船舶的改造,改造之后租賃給使用者。使用者每年省下來大量的油費、維修費和人工費,以租賃費的形式支付給瑞華集團。這樣,就不需要額外增加使用者的綜合成本。
同時,在市交通委支持下,瑞華集團已和滬上船舶設計企業、運輸企業組成創新聯盟,共同開發新能源船。目前,兩艘蘇州河上的游船已完成改造,在進行最后的技術論證。一旦完成論證,將馬上投入商業運行,對蘇州河未來的水上旅游觀光起到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