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年報》報道,若不出意外,今天上午金山青年蔣永峰將躺在北京空軍總醫院的病房里捐獻造血干細胞?!吧N子”的另一頭連接著英國7歲的亞裔白血病男孩。捐獻后,裝載著“生命種子”的恒溫箱將由英方人員乘飛機護送回國。蔣永峰成為上海市第320例、涉外第1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同時,他也將成為上海市第一位向英籍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入庫不到兩年就配對成功
“剛聽到消息,我第一反應是有點意外,很多志愿者入庫十余年也沒有配型成功過,所以一開始以為是騙子行騙。”蔣永峰說起接到配對成功的電話時還有點意外。
36歲的蔣永峰就職于金山區財政局財會學會,2013年3月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入庫時沒想那么多,也沒有告訴家人?!笔Y永峰回憶說,他得知捐獻能為身患絕癥的病人帶來生機后,很受觸動,當即決定加入中華骨髓庫。
去年11月中旬,他接到上海市紅十字會的通知,稱他的造血干細胞與海外一位白血病患者相合。經過多次抽血配型確認,他的造血干細胞最終符合要求,蔣永峰堅定地簽字同意捐獻。
接下來就是做家人的工作。蔣永峰的父母起初并不支持兒子的決定,“兒子,捐獻會影響身體吧?你可是家里的頂梁柱?!笔Y永峰每天都會做父母的思想工作,最終得到兩老的同意。而12歲的兒子雖然不懂造血干細胞是什么,但聽到父親是去救人,很為父親自豪,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問他“配上了嗎”,蔣永峰為此也很欣慰。
“能夠配對成功也是種緣分,無論對方是哪里的人,只要能幫上忙,可以救人一命,我都愿意配合。”他說得很樸實。
坐火車進京調理身體吃紅棗
北京空軍總醫院是全國涉外采集定點醫院,在北上之前,蔣永峰也做足了準備。他不斷調節身體狀態,除了保持運動外,飲食上也絕對不碰油膩食物,“妻子還天天煮紅棗湯給我喝?!?/p>
擔心乘飛機耳鳴、頭暈影響狀態,他選擇坐火車進京。到了北京后,蔣永峰又怕自己感冒影響捐獻,在上海從不穿棉毛褲的他,在妻子陪同下特意去買了棉毛褲穿上。
昨日,青年報記者聯系上蔣永峰身邊的陪同人員,她表示,蔣永峰入院的第一天除了注射動員劑以增加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的數量外,還抽血做了血常規。而這幾天則是每天上午八點半注射動員劑,“醫生說小蔣的身體狀態很好,其他人注射動員劑后可能出現發燒、腰酸背痛等癥狀,而小蔣沒有任何不良反應。”
據悉,按照流程,今天上午注射完動員劑后,在上午八點左右,蔣永峰將采用從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細胞200毫升,整個過程持續三至四個小時。下午,裝載著“生命種子”的恒溫箱就將由英方人員乘飛機護送回國。
[釋疑]
涉外捐獻造血干細胞如何實現?
中華骨髓庫上海分庫人員劉女士介紹,中華骨髓庫數據與很多國家互通。雙方在簽訂協議后,即可檢索對方資料庫內容。配型成功與否,取決于HLA,即免疫系統區分本體和異體物質的基礎。HLA相合程度越低,越容易造成排異反應。不同國籍、不同種族間配型幾率很低。朱玲說,在她接觸的涉外捐助中,多數為亞裔,當中以韓國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