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黃欣
最近,上海各大高校學生已陸續結束期末考試,迎來“史上最長寒假”。根據人人網“大學生寒假行為調查”顯示,大學生寒假花費多集中在1000-2500元之間,添置個人物品、實習支出、給親人買禮物成為最主要的三項支出;而實習、旅行、同學聚會則構成了大學生寒假的主要生活內容。值得一提的是,在實習方面,除了去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傳統選擇外,線上創業備受青睞,多數90后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已有了清醒認識。
記者了解到,此次調查涵蓋來自全國各地的2534名大學生,其中男女比例各半,大三、大四學生居多。
寒假怎么過?
六成想實習,兩成想創業
該調查數據顯示,寒假期間,選擇實習的學生最多,占比66%;其次分別為旅游、同學聚會、走親訪友、宅在家中、參加學習班及其他,占比分別是49%、41%、34%、32%、15%。對此,人人網大學生用戶研究中心負責人表示:“大三大四的學生實習的多,有的還參加補習班,提前備考2015年碩士入學考試;而年級稍微低一些的學生則以同學聚會、走親訪友、旅行為主。”至于花費預算,調查顯示,預計花費2500元及以上的大學生人數比例為22%;2500元以下的人數比例為78%,其中1000-2500區間段的人最多,占44%,500-1000的占比19%,500元以下的比例為15%。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進一步分析,受訪大學生寒假花銷中,給親人買禮物占比41%;其次,寒假的實習支出占比46%,多見于異地實習衣食住行等費用;第三,旅游支出占比34%,大學生多選擇就近游;最后,添置個人物品占比最高,為49%。
實習形式上,除了找機會進企業和事業單位之外,大學生也把目光瞄向創業市場。調查顯示,受訪大學生寒假實習有四個方向,47%選擇去企業事業單位實習;26%進行自主創業、開網店、做代理;18%做家教;商場促銷兼職及其他占9%。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很多大學生在微信或淘寶上注冊了網店,線下找貨源渠道,線上售賣,主要用戶群就是同學甚至老師。銷路打開后,往往是一個寢室的人共同經營一個賬號;另有一些人在社交網站上運營個人特色賬號成為網絡紅人,粉絲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便有商戶來談合作,為保證內容質量和持續不斷的廣告合作,最后這種賬號的運營也會從一個人變成多人小團隊。“這種創業模式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個人自由度高,但同時也伴隨著更多的責任和風險,比如大學生需要打理和承擔的東西更多,遇到事情的時候多數需要自己扛下來。”
對未來迷茫嗎?
超六成對未來已有規劃
“你覺得自己的未來迷茫嗎?”面對這一問題,90后們似乎比大家想象中“成熟”不少,有61%的受訪者表示“對未來已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而“沒有計劃,覺得自己還小”的僅占15%,表示對未來較為迷茫的占24%。
“90后性格獨立、隨性,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工作過程中情緒化問題嚴重,面對自己喜歡的工作內容可以忘我投入,面對自己不喜歡的內容則消極怠工。同時,在時間作息方面,90后似乎對自己的要求也不高。但不可否認的是,90后大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表現出更多的創意與靈活性,這也是與70后、80后不同的地方。此外,根據調查可以看到,超過6成的90后大學生表示對自己的未來不迷茫,而且有很多自己的想法。這也是90后大學生思想獨立、性格自我的另一種體現。”該負責人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