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東方網1月27日消息:在寶山區(qū)羅店田仔農業(yè)合作社,10畝蔬菜大棚中菠菜長勢喜人。但如果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新長出的綠油油的葉子下面,有幾片焦黃的葉子,這是去年年底爆發(fā)的霜霉病遺留的痕跡。
合作社理事長張峰豪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年,卻也被去年年底這場突如其來的發(fā)病難倒了。不僅是他們一家出現(xiàn)了這個情況,張峰豪和周邊幾家合作社負責人交流時發(fā)現(xiàn),大家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正當他們百思不得其解時,遇到了前來調研的上海市農科院園藝所所長、綠葉菜體系首席專家朱為民,才知道問題可能出在霧霾上。
蔬菜遇霾“難受”
去年11月,張峰豪和往常一樣,在塑料大棚里種下了新一茬菠菜、油麥菜和萵筍,如果一切順利,今年1月、2月和4月就能分別獲得收成。
1個月后,有些菠菜的菜葉上出現(xiàn)了黃斑,起初張峰豪并不以為然,以為這是菠菜的常見病,有5%-10%的幾率被感染到。農民們對此都頗有經驗,灑點藥水通常也就藥到病除了。但“治療”了一周后,情況并沒有好轉,“幾乎每株菠菜葉子上都出現(xiàn)了黃斑,這是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張峰豪說。
記者看到,為了保持空氣流通,塑料大棚并不是全封閉的,靠近地面的地方留有通風的空隙,遇到嚴重霧霾天,大棚里也顯得灰蒙蒙的,更別提直接暴露在空氣中的蔬菜。
張峰豪說,霧霾增加了空氣濕度,霜霉病與濕度關系很大,更重要的是,霧霾顆粒在蔬菜葉片上堆積明顯,這也會增加蔬菜的患病幾率。據(jù)朱為民去年對上海部分地區(qū)蔬菜的調研顯示,霧霾讓蔬菜的患病率增加了10%。
溫室瓜果“難熬”
“和大棚蔬菜相比,霧霾對溫室瓜果的影響更大。”朱為民告訴記者,究其原因,溫室類瓜果對光照的要求更高,而霧霾則讓“陽光燦爛的日子”變少了。據(jù)山東、河北等地溫室果農告訴他的信息,去年這些地方的溫室瓜果減產在30%以上。
陽光對瓜果到底有多重要,曾為南極長城站打造溫室的上海都市綠色工程公司副總經理周強說,拿番茄來說,基本上增加1%的光照就能多得1%的收成。
霧霾不僅直接影響了光照,也間接影響了溫度。番茄喜愛的溫度在18℃至21℃之間,如果達不到溫度要求,光合作用生成的物質不能被運輸?shù)街参矬w內,這也意味著番茄“賴著不長”了。
另一個令周強頭痛的問題是“外媒”罷工,他告訴記者,瓜果和蔬菜不同,想要在自然條件下獲得果實需要的授粉環(huán)節(jié),往往需要“外媒”的幫助,比如在種草莓的溫室里要放入熊蜂傳播花粉,但這種蜂類有個特性,如果是陰天或溫度太低,就不工作了,所以為了照顧這些小動物的情緒,霧霾天的溫室還需額外花上一筆補光或者加熱的費用。
要從改良傳統(tǒng)溫室入手
朱為民說,就目前來看,霧霾對溫室瓜果的危害更大一些,想要改善這個問題,需要從改良傳統(tǒng)溫室入手。
溫室也是排放大戶,周強告訴記者,霧霾削弱了光照,不僅影響了光合作用的效率,還使溫室內的溫度也達不到標準。因此,霧霾天里,不得不燒煤或油來補充光照和熱量。“要抵抗霧霾帶來的低溫,就得把這些能源價格算上,溫室蔬果的價格會更高。”周強說。現(xiàn)在,周強引進了荷蘭的一套溫室技術,在這套新技術中,保溫的秘密來自于冷熱兩口井:夏天從108米深的地下含水層中抽出溫度在5℃左右的水,儲存在“夏天井”中,并用這口井給溫室降溫;經過夏天的“洗禮”后,“夏天井”的水溫升到20℃左右,到冬天再將這些水灌溉到“冬天井”中并給溫室保溫,這一來一回節(jié)省了30%以上的能源。
張峰豪和周強都向記者表示,霧霾是農業(yè)上遇到的新課題,關于這方面的研究還很不夠。但這一年的經歷也讓張峰豪對蔬菜的“抗霾”能力有了大致了解,比如菠菜、油麥菜、萵筍就比較容易受霾影響,而寶塔菜則對此并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