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馬”去雄風在,“羊”來福氣生。羊年新春即將到來,申城年貨銷售已進入高峰。為應對淘寶、京東、一號店等電商組團造“年貨節”開啟大規模網絡銷售,滬上各家老字號紛紛盤整業態、以“上海味道”更新主題包裝以穩固線下市場。
今年,市總工會還趕在春節前夕出臺工會經費使用細則,明確逢年過節工會可以發放慰問品,最高人均不超過400元。記者走訪滬上各大實體年貨商家后了解到,這一政策利好年貨的團購業務,并使今年的年貨銷售旺季得以延長。
市場探訪
市總發文確保職工福利
年貨團購:沉寂兩年后吹響“開場哨”
“八項規定出臺后,這兩年的市場已逐漸接受并厲行節儉之風,團購業務在年貨銷售中,幾乎是微乎其微。”第一食品南京東路店副總經理滕淑瓊告訴記者,今年市總工會明確400元的實物福利新規,為年貨團購帶來利好。“福利發放有明確出處,企事業單位有規可循,也能夠讓職工過上一個開心年。”
發放年貨有據可依
記者了解到,2014年12月上旬,市總工會發布《關于落實<中華全國總工會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的通知>的若干意見》,對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和規范,并要求各級工會加強對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的管理和監督,對違反規定和要求的行為,應及時予以糾正,情節嚴重的,按有關規定處理。
意見明確,基層工會必須制定有關規定,明確獎勵、補助、慰問發放的統一標準,形成書面文件,并嚴格按規定執行。獎勵、慰問標準的制定應遵循合理、適度原則,發放獎勵、補助、慰問金時,審批手續應齊全,簽收應規范到位。意見同時規定,逢年過節發放少量慰問品,總金額須控制在基層工會當年留成的撥繳經費收入的20%以內,最高人均不超過400元。慰問形式限定為實物。
團購市場剛剛啟動
“不過,盡管新意見對團購業務總體利好,但在銷售數據上并沒有太大變化。前兩年企業單位根據企業效益進行采購,團購禮包單筆金額可能是數百元、也可能是2000元,現在是400元的上限。因此,今年團購的客單量明顯增多,但銷售總額變化不大。”滕淑瓊告訴記者。
“對團購市場的松動,從客單量上的變化約從10天前開始,陸續有部分企事業單位來采辦。但金額在400元以內,集中于平價的糟醉、腌臘食品。因此團購的銷售和整個龐大的年貨市場相比仍然微弱。”邵萬生南貨店總經理范粉小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為配合400元的實物福利上限,滬上各大傳統年貨銷售企業紛紛為自家的年貨禮盒進行調價,并設置不等禮盒套餐供團購選擇。
“年末主推了兩款大小不一的禮盒,大號禮盒一般可以放15到18包左右食品,小號禮盒則可以容納10到12包。供消費者隨意搭配拼裝禮盒。”三陽南貨店經理陳文飛告訴記者。
標準化禮包應運而生
“今年設置了三檔的禮盒套餐,價格分別為200元、300元和400元,此外,顧客也可以挑選禮盒自由組合其中的商品。針對團購和自采的零售業務,都能夠按需供貨。”滕淑瓊告訴記者,“一來自由度較高,二來禮盒包裝比單品更適合走親訪友。”
“年貨銷售是正常啟動,但新意見對團購業務的利好在生產企業尤為明顯。前期部分企事業單位仍在觀望,近期才啟動采辦,將年貨銷售的真正旺季整個兒向后推遲。”作為本土老字號年貨生產企業,立豐食品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受到政策允許,今年年貨團購量起色明顯。目前部分平價的腌臘食品、堅果類和傳統牛肉干等休閑食品已進入銷售高峰。“大環境較之去年利好明顯,今年銷售較為看好。”
年貨零售:今年市場起步晚但銷售好
部分腌臘食品出現斷貨現象
“今年的團購銷售額目前為止在30萬元左右,預計整個春節期間的團購銷售額在80萬左右。而長春食品商店日均營業額就達30萬元,今年年貨市場的團購份額占比微乎其微。”長春食品商店經理袁益民向記者指出,對比往年年貨市場供應由團購和零售二八分成的局面,近兩年的年貨市場則是零售份額獨挑大梁,且現有的團購預訂主要以小額團購為主。
零售仍是消費主流
記者注意到,各家老字號年貨商家的銷售數據顯示,盡管團購銷售趨于利好,但綜合零售和團購的總營業額來看,零售仍是年貨消費的主流。
“畢竟民以食為天,尤其是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少不了各色的臘味和零食,可能購買的渠道不同,但最終都是有購買需求的。”滕淑瓊向記者指出,“預計今年春節期間,第一食品的團購銷售占比僅在1.5%左右。”滕淑瓊坦言,自八項規定以來,年貨采購的主力軍已由單位集體分散到個人,過去的團購份額被分流到零售渠道,零售額占比由此得到持續拉高。今年銷售起步晚
“這是時間機遇。去年大年初一是在一月底,今年則是在2月19日,相對將新年旺季拉得較長。”邵萬生食品公司總經理范粉小向記者指出,今年的年貨銷售較之往年,屬啟動較晚,但銷售卻意外好于去年。“1月份的銷售數據來看,銷售額已上升了30%。”范粉小告訴記者,自家的炒貨、腌臘、南北貨和糟醉系列的營業額,已在年前有明顯提升。
據披露,去年邵萬生南京東路總店春節前年貨銷售額約在1100萬,今年這一數字或將提升到1800萬。“這是根據春節市場來判斷的。此外,去年(2014年)的春節市場,邵萬生的年貨銷售約為2400萬,今年這一數字或將達到3000萬。600萬的增幅全部來自于零售。”范粉小告訴記者。
“硬菜”拉動靠零售
“零售遠遠大于團購,比例約在7比1。也就是說,有100萬的團購銷售額,就有700萬的零售銷售。”立豐等本市部分年貨生產企業形容今年的年貨市場,漸有起色的團購業務仍是“小菜”,真正的“硬菜”還是靠零售支撐。而由于新年臨近,市場看好,今年滬上各家年貨生產企業的備貨量不顯充裕。
部分生產企業直言,由于銷售流轉快、備貨量不大的情況下,企業不會有很大庫存,部分產品甚至已經供不出貨。其中,火腿、咸肉等腌臘制品,因其制作周期較長,相對于其他年貨產品的銷售周期和團購時限都有所拉長,因此出現庫存緊張的現象。“接下來,部分腌臘食品或在門店出現斷貨現象。”
今年亮點
自有品牌漲勢迅猛
上海元素喚起“記憶中的年味”
和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常規銷售,今年各實體商家、尤其是本土老字號的銷售企業,意外將銷售增長的重擔押寶在各家的自有品牌產品上。而多家老字號商家為自有品牌更換具備“上海元素”的外包裝,更是意在喚起記憶里的上海年味兒。
“過年從年三十吃到年初二,頓頓豐盛卻油膩。過了年初三,就開始想起一口泡飯嘬上一口黃泥螺,清爽開胃的上海傳統。”范粉小告訴記者,為了把自家的糟醉系列推上年宴餐桌,邵萬生花了近3年時間將主打的黃泥螺和醉蟹產品,從包裝規格到工藝,都作了全盤改良。
“實體商家不是傳統的銷售門店,也需要自己的自有品牌。邵萬生今年的主打
還是自有品牌的黃泥螺和醉蟹。163年的老品牌,起家都靠這‘糟醉二寶’。”范粉小告訴記者,企業為自有品牌砸下重金改良。“黃泥螺選用主產地遼寧錦州的野生黃泥螺,從前沒有標示,今年在包裝上明確標注為野生。口味上,過去吃口重,黃泥螺制作偏咸。現在講究清口,將咸度降了下來,黃泥螺的鮮度和脆性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而其醉蟹工藝的改良,則體現在最后一道工序上。“一般水洗后,醉蟹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將凈水浸泡之,而我們則改良工藝,采用米酒浸泡之,盡管生產成本上升,但醉蟹的食用安全性大大提升。口感上有別于清水浸泡,膏脂蟹黃厚實而飽滿并含有米酒的風味,吃口更佳。”范粉小告訴記者,根據2014年的銷售數據顯示,其改良后的自有品牌醉蟹銷售量較上一年度增加13%,黃泥螺銷量則上升22%。“根據市食安部門的相關規定,醉蟹的銷售自每年11月1日至4月30日,只有半年的銷售期,而其最好的銷售季節就是春節時期。”
“最愛傳統牛軋糖,過年還要買上些零食和堅果。家里的年貨儲備不下二十個品種。”家住閘北的婁阿姨今年在第一食品南京東路店采買年貨。“到品牌店購買年貨,食品衛生和質量都能夠保證,像山核桃、開心果都是逢年過節必備的。”
“中老年顧客作為我們的消費主力,大多有著懷舊情結,吃著老字號的糕餅瓜子長大,自然忘不了記憶里的上海年味兒。還有不少從前家住附近的老食客,搬走好多年,卻年年回來采買年貨。”滕淑瓊告訴記者,今年第一食品也著力主推自有品牌“壹食壹品”。而為了喚起上海阿姨爺叔的上海記憶,和吸引更多游客采買,其產品包裝增添了不少上海元素。
過年禮盒以紅色為底,把南京路印上包裝,體現濃濃的上海味道;而傳統的梨膏糖,則根據老上海雪花膏的包裝,將婀娜的‘掛歷女郎’印在圓盒上,將甘草、枸杞、玫瑰、桂花等不同口味的梨膏糖以顏色區分,再裝入禮盒系上絲帶……“上周末店內客流和銷售都創了新高。”滕淑瓊告訴記者,將老上海元素融入了今年的年貨包裝,成為銷售額攀升的新增長點。
“目前店內每日的營業額在40萬左右,對比平時每日25萬的營業額,已上浮40%。”陳文飛告訴記者,三陽南貨店自有品牌的南風雞一天能賣出120多只,對比非春節期間每天僅20只左右的銷售量,一下子翻了6倍。“自營的香腸和火腿銷售量也增幅明顯,香腸每天可以賣出200多斤,較平時上漲了30%-40%,12斤一只的火腿每天也能賣出60只左右。”
“預計下周末生意還要好,到時候基本都放假了,集中購買還有一大波,越臨近春節,前來購買年貨的顧客目標越集中,購買量大,買起來也快,預計年前單日銷售額最高將達到100萬。”陳文飛用“短平快”形容臨近春節采買年貨的顧客。
權威統計
記者調查滬上知名食品商家
哪些年貨賣得最好?
截至目前,綜合年貨銷售各項數據,到底什么年貨賣得最好?記者從滬上各家年貨銷售企業了解到,由于茅臺身價下跌,以其“親民價”在年前銷售一路領跑煙酒市場。而在眾多傳統年貨中,特色的進口商品意外成為羊年市場新寵。
煙酒類:茅臺領跑
“春節市場,還以煙酒茶飲類最為暢銷,預計銷售額占比將達30%。此外,民生類食品中則以腌臘制品最為受歡迎,民生類食品和休閑類食品預計將各占銷售額的25%。”滕淑瓊告訴記者,結合近一個月的銷售情況來看,茅臺酒的銷售一路領先。“今年茅臺酒的價格大幅下跌,因此銷售量增幅明顯。但由于價格跌幅,銷售總額較之往年,基本持平。新年煙酒茶飲的銷售以中高檔為主,過新年,老百姓愿意吃好喝好,因此拉動了一部分中高檔消費。”休閑類:熱銷如往常
滕淑瓊指出,此外,傳統糕餅和宜芝多、莉蓮蛋撻等柜臺春節期間的日銷售額均過萬。三陽南貨店去年新引入的“澳人坊”這一澳門食品品牌,紫菜肉松蛋卷和杏仁餅最為受歡迎。由于其包裝精致,價格在同類產品中也比較適中,也被不少顧客納入了送禮清單,節前銷量增幅不小。
南北貨:金華火腿受歡迎
南北貨和腌臘制品則是長春食品商店的年貨主力,經理袁益民指出,春節期間,店內南北貨銷售額大概占總銷售額的40%,較平日的增幅在20%-30%,主要以海參、香菇等高端禮盒銷售為主;預計占銷售總額35%的腌臘制品中最受歡迎的則是金華火腿。
進口食品:特價貨吸眼球
記者在第一食品的進口食品區發現了貨柜上整齊排列了三排二三十厘米高花花綠綠的糖果罐,里面盛滿了各色的棉花糖,在泛紅的年貨市場上格外清新。滕淑瓊告訴,這是商店自去年才引進的意大利進口棉花糖,因為外觀靚麗、口感好,受到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喜愛。滕淑瓊直言對進口食品區的春節銷量樂觀。“有些進口食品口味過重,消費者難以接受,因此國外引進的食品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沉淀,但只要經過了市場檢驗和篩選,很多食物種類顧客是可以接受的。新引進的意大利棉花糖,和口味豐富的馬卡龍,成為年貨市場的新明星產品。”
年貨市場上的進口商品種類繁多,長春食品歷來吸引人氣的進口食品“特價柜”因為價格優勢實力不容小覷。“由于春節期間集中消費,臨保質期食品可能不用擔心囤積過期問題,買起來更放心,并且進口食品多為禮盒包裝,適合送禮,銷量因此也增加不少。”袁益民介紹,進口食品一般市場售價偏高,“特價柜”上的特惠商品價格均是原價的3至5折。年銷售額達一千萬的“特價柜”,春節期間僅每天的銷售額就在五萬左右。
“特價柜上的食品銷量大,品種更替快。”長春食品商店特價柜經理丁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在售的丹麥藍罐曲奇比原價便宜了二三十元,由于餅干類食品老少咸宜,并且盒裝適合送禮,每天可以賣出80多盒;另一款大衛杜夫咖啡也比原價每盒便宜50元左右。
最受歡迎年貨
本報綜合網絡調查和各商家銷售情況,評選出了各大類最受歡迎的年貨。
炒貨類:第一食品:“壹食壹品”堅果———小核桃仁138元/斤,山核桃仁98元/斤(特惠68元/斤)長春食品:炒貨禮盒“阿明”、“天喔”來伊份、立豐:炒貨禮盒腌臘類:立豐食品:腌臘(火腿、五花咸肉、咸蹄膀、醬油肉、鰻魚干)三陽南貨店:南風雞、香腸、火腿長春食品商店:金華火腿組合包裝第一食品:火腿、臘雞腿糟醉類:邵萬生:醉蟹、黃泥螺休閑食品:第一食品:傳統糕餅———“宜芝多”、“莉蓮”、“蒂姆松”長春食品商店:臺灣品牌“唐餅家”中高檔糕點禮盒系列
(記者 陸燕婷 陳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