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每7個人中就有1名超過60歲的老人;而每80個人中才有1名新生兒童。老人潮、嬰兒荒,上世紀90年代后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2014年“單獨兩孩”政策應勢而出。
9日召開的中國人口形勢分析與展望研討會顯示,2014年我國出生人口達1687萬人,創近十年來新高,但并未超預期。如何看待這一數字?怎樣評估“單獨兩孩”人口新政的實施效果?放開“普遍兩孩”還有多遠?這些與億萬家庭息息相關的問題正待解答。
申請再生育數量未超預期
2014年新出生人口達1687萬人,較2013年多47萬,106.9萬對單獨夫婦申請再生育——自去年1月浙江省率先實施“單獨兩孩”以來,這一政策已逐漸在全國推開。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9日表示,這一數字基本符合預期。
“單獨兩孩”政策的出臺,無疑滿足了一部分家庭想要兩個孩子的愿望。對于北京、上海、浙江等一些獨生子女比例很高的地區來說,部分夫婦真正有了生兩孩的選擇。不過,這一政策的放開并未導致超預期人口增長。
從全國來看,生育意愿低、實際出生人數更少,成為“單獨兩孩”政策實施的普遍情況。浙江去年實際出生1.6萬余人,遠低于預期的8萬人;河南去年受理再生育申請3萬件,實際出生人數僅為1萬;河北調查顯示,63.15萬戶“單獨一孩”家庭中,只有20.49萬戶確定生育二胎……
專家分析,受“單獨兩孩”政策影響,預計2015年出生人口較2014年將增加100萬左右。盡管國家有關部門認為政策效果符合預期,但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陸杰華認為,106.9萬的申請數字,比實施之前200萬的預期低了很多,而實際生育數將會更少。
“嬰兒潮”會否如期而至
“井噴”式申請再生育數量未超預期,今后走向如何?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教授鄭真真表示,“再生育申請”數量和真正的“再生育”數量并不是一回事。“‘單獨兩孩’政策落地的影響會逐步顯示在出生人口正常的波動上。”
北京市衛計委副主任鐘東波表示,很多符合政策的家庭沒有在當年生育,并不是不想生,可能還沒有做好準備。
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在今天的研討會上說,去年出生人口跳躍式上升的基礎上,2015年出生人口可能再度較大幅度攀升,或將逼近1800萬。他判斷,“單獨兩孩”的出生可能會大量出現,新的出生小高峰將如期而至。
不過,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認為,生育意愿從申請、展現到付諸實踐,數量也會持續衰減。“育齡婦女人口基數不斷萎縮,即使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不變,嬰兒出生數量也會減少。即使2014年、2015年出生人口增長,‘嬰兒潮’也很難出現。”
專家們指出,隨著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變遷,人們的生育理念已發生深刻改變:“多子多福”的傳統生育觀念不再占據主導。即便生育政策更加放開,也很難再現過去“多胎常態”的社會情景。
“過渡政策”要過渡多久
關于今后的人口政策,在今天的研討會上專家們展開熱議。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健認為:“‘單獨兩孩’是過渡政策無需爭論。”
專家們指出,“單獨兩孩”政策落地后,“普遍兩孩”等生育政策的調整可以期待。但“普遍兩孩”何時放開的時間表,則需要進一步觀察分析,同時要做好教育、醫療各方面的社會保障準備,穩妥、有序地進行。
不過,有的專家認為應該盡快放開“普遍兩孩”。“為了避免在‘單獨兩孩’政策下的生育潛力釋放以后生育率下降,需要盡快轉向‘普遍兩孩’政策。”人口專家陳衛說。
也有專家認為放開“普遍兩孩”政策不能一蹴而就。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認為:“隨著生育婦女和嬰兒數量的增多,還要綜合考慮社會醫療、教育、就業等客觀配備條件,避免生育政策走在基本公共服務前面。”
河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王金營建議,“十三五”中后期可以考慮實施“普遍兩孩”政策,雖然有人口堆積影響,但積極影響將會大于不調整帶來的影響。
國家衛計委表示,目前來看單獨兩孩政策實施以來運行平穩,由于政策實施時間較短,政策對生育水平的影響還需要持續觀察和全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