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法》實施一周年,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在加強。根據上海市消保委發布“2014年消費投訴處理情況分析”,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19711件,同比上升16.4%。其中,網購、快遞、旅游成三大投訴增長點。
在這近12萬的投訴中,其中來電77252件、互聯網轉入31600件、來信來訪2376件、市民服務熱線轉辦7958件、信訪轉交457件、傳真等其他方式68件。已辦結投訴116303件,成功化解87748件,調解成功率為75.4%。
全年投訴按投訴類別分,商品類投訴53766件,占投訴總量的44.9%。其中,家用電器、通訊產品、家居用品、服裝鞋帽、食品類的投訴量依次位居前5位,分別為8591件、7373件、6484件、5692件、4968件。服務類投訴65945件,占投訴總量的55.1%。
其中,修理服務、互聯網服務、預付卡、旅游服務、快遞服務的投訴量依次位居前5位,分別為7800件、6714件、6194件、5825件、5493件。旅游服務、文化娛樂、修理服務、餐飲和住宿服務、快遞服務投訴量增幅較大,分別增長218.8%、216.9%、213%、110%、107.8%。按銷售方式分,實體店、網絡、預付卡、電話、電視廣播銷售依次位居前5位,分別占38.3%、28.1%、5.2%、5.0%、2.0%。從投訴性質來看,涉及售后服務、質量、合同問題的投訴列居前3位,占到投訴總量的89.8%。
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全市各級消保委受理網絡銷售投訴33609件,同比上升106.7%。從投訴內容來看,主要問題有:售后服務、產品質量、合同違約、虛假宣傳等。
同時,預付卡、預付券也屢現集中性投訴。本年度,全市各級消保委受理預付卡消費投訴6194件。既有單用途預付卡,也有多用途預付卡,投訴出現集中性趨勢。如本年度發生的上海金仕堡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的集中性投訴就是其中的典型。從預付式消費投訴情況來看,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一是服務縮水。商家在推銷預付卡時口頭承諾各種優惠和折扣,一旦消費者購卡,商家又以種種借口故意拖延履行或者無理拒絕。二是突然停業。商家因資金鏈斷裂甚至惡意卷款逃逸,給消費者帶來損失。三是霸王合同。消費者因故要求退還卡內余額,但商家往往利用“不得退卡、不得轉讓”、“保留最終解釋權和更改權”等霸王條款規避責任,拒絕處理。
此外,服務類投訴量位居前列。本年度,全市各級消保委受理服務類投訴65945件,其中修理服務類投訴7800件,列服務類之首,有關電器維修、車輛維修、制作服務的投訴量分別為5241件、1374件、369件。從投訴內容來看,主要集中于“維修收費不合理”、“手機維修程序、收費不規范”、“家電維修亂收費”等。服務類投訴中,旅游服務、快遞服務類投訴增長較快。本年度,全市各級消保委受理旅游服務類投訴5825件、快遞服務類投訴5493件,增長率分別為218.8%、107.8%。旅游服務類投訴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一是旅游產品預訂后行前違約,旅游過程出現行程與約定不符、強制購物等現象。二是酒店賓館因超賣而取消訂單、預定后漲價等。三是購買機票后遇到退、改、簽問題,甚至在購票時遇到“黑代理”。快遞服務類投訴主要集中于快件延誤、投遞服務不佳、快件丟失及損毀等。
統計數據顯示,市消保委全年共受理家用電器類投訴8591件,列商品類之首。其中,有關電視機、空調、冰箱產品的投訴量分別為2027件、1377件、1113件。從投訴內容來看,主要集中于“家電產品故障率高”、“售后服務滿意度低”、“商品有破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