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自貿區1467戶企業因未履行2013年度年報公示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記者近日從市工商局自貿區分局獲悉:這個數據現在變少了,截至記者發稿時查詢,“異常名錄”上目前還剩1168戶,較之最初公示的1467戶,說明有近300戶企業知錯就改。
“如果根據投訴處理,交易量就很大。我們工商非但要加強指導,更要起到監督作用,防患于未然,保護消費者權益。”市工商局自貿區分局公平交易(法制)科科長孫氚告訴記者:“像自貿區內一電商交易平臺,有3萬多家非自營的駐店商戶,客觀上良莠不齊,難免引起投訴舉報比較多,我們就督促他們實行內部管控機制,要求駐店商戶‘亮照經營’,目前該電商已經清除了300多家違規駐店商戶,達到了100%的‘亮照率’。”由于“有照可循”,一旦出現問題,可立刻將線索移送商戶所在地工商部門。而電商作為廣告發布者,有審查廣告的義務,如果出現違法廣告,將同時查處電商和廣告主。
此外,自貿區工商還從源頭上堵住了“奢侈品維權”這一難題。據介紹,為了有效解決“海淘”產生的偷逃關稅、假冒偽劣、售后服務等問題,在自貿區內成立的全國首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平臺——“跨境通”,以經營歐美一線品牌奢侈品為主,因其有稅收、物流、質量保證等方面的優勢,頗受消費者歡迎。針對“跨境通”的經營模式,以及承諾的“7天無理由退貨”,自貿區工商積極地與“跨境通”探討規范操作,目前入駐的40多家國外商戶在國內都有子公司或者合作公司,這樣售后服務才有保障。
上海自貿區于3月底,迎來了第一批正宗的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對此,自貿區工商局早已做好準備。據悉,自貿區各相關部門已開通“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只要登錄這一系統,便可對每一輛平行進口汽車的海關、稅務、檢驗檢疫等情況進行查詢,對此,自貿區工商建議設立“消費者權益保護聯絡點”,落實專人負責、專門電話、專用登記本,建立相關制度,定期匯總消費者舉報投訴情況及處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