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jié)期間,“微博打拐”攪動了全國人民的心,被拐孩子那一張張照片、一個個令人心酸的眼神,牽動無數(shù)善良的人們的心。回家,是我們和這群可憐的孩子共同的心愿。
被拐的孩子是讓人同情的;可今天我們無奈地看到,同樣被拐的,還有另一個特殊的人群:她們來自遙遠(yuǎn)的異國他鄉(xiāng),她們語言不通,她們懷著打工養(yǎng)家的夢想,卻被以區(qū)區(qū)幾萬元的價格賣到鄉(xiāng)村農(nóng)家、賣到洗頭房……這群被拐賣的年輕姑娘,她們沒有任何身份,送她們回家,甚至比解救乞討兒童更難!
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緬甸新娘。她們,讓我們面臨一個更加艱難的任務(wù):跨境打拐。
江都
一個幸獲解救的緬甸新娘
大年初七,春節(jié)長假后上班頭一天。
上午,江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副科長黃斌剛剛在辦公室坐定正準(zhǔn)備處理工作,丁零零……電話響了,拿起一聽,電話那頭傳來生澀的中國話:“黃警官,新年好!我在家很好,請放心,謝謝您!”雖然語速很慢,說得并不流利,但黃斌倍覺親切:是溫瑪,電話是從緬甸打來的!
緬甸少女溫瑪與黃斌非親非故,但在江都,他們卻有了人生的交集:因為溫瑪被人從緬甸騙賣到江都,黃斌對她特別照顧,經(jīng)過努力,終于讓她回到了緬甸的親人身邊。
花3萬元“買”來一個新娘
去年8月10日,江都市宜陵鎮(zhèn)佘家來了個陌生的女子。她個子不高,皮膚黝黑,別人說話,她似懂非懂;自己一開口,咿咿呀呀,別人不知道她在說些啥。佘家的女主人一臉喜氣地宣稱,這是自己剛進(jìn)門的兒媳婦,是外地人,據(jù)說家特別遠(yuǎn),是哪里的她也搞不清楚。
原來,佘家經(jīng)濟(jì)比較困難,兒子小佘28歲了,生性木訥,一直沒說上媳婦。去年8月初,村里來了兩個女人——一個中年女子和一個看上去20多歲的女孩。中年女子稱,這個叫“溫瑪”的妹子是來自云南的窮苦孩子,22歲,想嫁人,自己是她的親戚,收點彩禮錢就行。小佘的父母一聽說有這樣的好事,立刻托人去說媒,并一眼就看中了女孩。
佘家東拼西湊將3萬元彩禮錢交給中年女子后,8月10日,溫瑪走進(jìn)了佘家。雖然語言不通,但溫瑪很勤快,“丈夫”和“公婆”對她很滿意。
“佘家突然添了個兒媳婦,‘蠻’得厲害哩!”“聽說花了3萬塊彩禮錢,這個姑娘該不會是買來的吧?”鄰居們感到不對頭,很快有人報了警。
“放國歌”弄清了奇怪新娘的國籍
江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副科長黃斌接報后立刻趕赴現(xiàn)場。
語言不通,寫字不認(rèn)識……這不是中國女孩!但到底是哪個國家的呢?從長相上看,這個女孩皮膚偏棕黑色,五官、膚色很像東南亞一帶的人。實在不行,就用“笨”辦法,放國歌給她聽,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對”,總能找到她能聽懂的。
于是,黃斌找來東南亞及周邊眾多國家的國歌,越南、老撾、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亞……當(dāng)放到第20個國家——緬甸的國歌時,女孩突然來了精神,嘴里嘰里咕嚕說個不停,看起來還很激動。沒錯,是緬甸,女孩是緬甸人!
找“翻譯”驚動省廳和公安部
光知道女孩是緬甸人還是不行呀,其它信息一無所知,得找個“翻譯”才行。黃斌不懂緬甸語,而揚州本地也沒有會講緬甸語的人;加之緬甸語又是小語種,找到熟練掌握緬甸語的人不是簡單的事情。
江都警方向省公安廳和公安部報告,還向緬甸駐中國大使館通報,希望得到他們的大力協(xié)助。功夫不負(fù)有心人,最終在泗陽縣找到了一位中年女翻譯。該女子是緬甸人,20多年前嫁到泗陽,早已成為一個“中國通”。“翻譯”和女孩一見面,沒費什么事,就將這個“緬甸老鄉(xiāng)”被拐賣來中國的情況摸了個清清楚楚。
女孩回國,人販子被網(wǎng)上追逃
警方了解情況后,向緬甸警方發(fā)出協(xié)查請求。兔年春節(jié)前,省公安廳發(fā)來指令:緬甸方面已經(jīng)查清楚,節(jié)前和我省其他幾位同類型人員統(tǒng)一遣送出境。臘月初三,溫瑪回國了。
記者發(fā)稿時從警方獲悉,拐賣溫瑪?shù)木挼槟凶拥热说男畔⒁淹▓缶挼榫剑欢颇鲜〉潞曛萑死啄骋呀?jīng)被鎖定,現(xiàn)被警方列為網(wǎng)上追逃人員。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