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有關專家對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進行了解讀。
國內食品安全領域專家、吉林農業大學食品與工程學院教授劉學軍表示,目前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現象較多,“有些濫用工業原料行為是消費者難以想象的。”
他說,如用工業石蠟為大米拋光:石蠟含有致癌物質,工業石蠟是被嚴禁用于食品的,只有經過復雜的脫毒后才能食用。使用甲醛用于食物防腐劑也較為常見:作為國家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質,甲醛經常被用于發制海參、魷魚等干水產品,也有人用于制作血豆腐等。此外,使用雙氧水、石灰水、鹽酸等工業原料加工豬皮,使用工業級別的燒堿(氫氧化鈉)制作罐頭,在爆米花中添加致癌物質熒光增白劑過氧化氫以及將鹽酸混合色素加工荔枝、紅毛丹等水果,還有使用工業明膠制作皮凍的現象等。
對于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姜會明說,最常見的就是過量使用色素、防腐劑和香精。近期出現的將“牛肉膏”用于豬肉造假行為是比較典型的,還有就是在榨菜等食品中超量使用色素和防腐劑等。
吉林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中心主任楊貞耐說,如果長期、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甚至將工業原料濫用于食品,可能降低人體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長期使用會引起慢性中毒,甚至可能致癌。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