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推行的“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重點教學方式,致使當前教育資源分配失衡。義務教育階段的均衡問題得不到解決,小升初擇校難題就會一直存在。因此,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當下最該堅持的主題。
在我國,公立學校長期處于壟斷地位,民辦教育發展不盡如人意,難以形成多元化的教育環境。按照香港、臺灣的經驗,私立學校的存在,既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又能對公辦校構成競爭,促進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時,政府也有更多的精力和資金來辦好公立學校。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 范先佐
要真正做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國外很多先進經驗很值得借鑒。比如日本的校長教師大輪崗制度。日本的教育法規規定:一個教師在同一所學校連續工作不得超過5年。這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全國師資力量、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均衡一致。他們中小學教師都由高等教育機構培養,公立學校的教員屬于國家公務員,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進行校間師資輪換和調整。沒有重點學校,自然也不用特意擇校。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教授 劉衛兵
規范小升初問題,實際上就是解決公平的問題。國家要在硬件設施、教育資源等校園工程上做到財政資源均衡,實現城鄉間、地區間、學校間的三平衡;確保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公立學校平等,沒有三六九等之分;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免試就近入學的規定,禁止跨區擇生。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