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發生的網絡熱點事件,自稱“網絡圍觀愛好者”的李言一個都沒錯過。李言是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他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上網逛論壇、發帖,與網友討論熱點問題。現在,他已擁有國內多個知名論壇、微博、博客、貼吧的賬號,每天花在“網絡圍觀”上的時間都在一個小時以上。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圍觀”現象迅速流行起來?!熬W絡圍觀”的典型特征,是眾多網友通過論壇、微博、博客、貼吧等渠道,對熱點人物、事件或話題進行大量點擊、跟帖和評論,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與新浪網,對1758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84.7%的受訪者確認現在“網絡圍觀”現象普遍,其中,29.0%的人表示“非常普遍”。
受訪者中,“80后”占44.0%,“70后”占36.5%。88.7%的人表示自己參與過“網絡圍觀”。
“網絡圍觀”為何流行
李言告訴記者,對他來說,參與“網絡圍觀”最主要的目的,是對社會熱點事件發表看法?!白鳛樯鐣耍總€人都有對公共事件發言的權利。在‘網絡圍觀’時發帖、跟帖、轉發,哪怕只回復一個‘頂’字,都是在發表意見,行使權利?!?/p>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環境,‘圍觀’的網友彼此陌生,許多平時不好說的話就能說出來,而且不用太擔心后果?!崩钛哉f。
但在北京市某事業單位員工陳丹看來,參與“網絡圍觀”并沒有太大意義。她認為,跟不跟帖、轉不轉發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起不到太大作用。多數“網絡圍觀者”都是為了跟風、看熱鬧。“魯迅曾說,很多國人喜歡伸長脖子看熱鬧,這種說法用在大多數‘網絡圍觀者’身上也不為過?!?/p>
調查中,受訪者認為“網絡圍觀”流行的兩大主要原因分別是,“喜歡看熱鬧”(64.9%)和“表達意愿強烈”(62.0%)。其他原因還有:“從眾心理驅使”(56.5%)、“好奇、八卦心理驅使”(54.4%)、“網絡圍觀不需要負責任”(32.9%)等。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郭玉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從本質上看,“網絡圍觀”與人們在現實中進行的討論沒有太大區別,只是網絡作為一個虛擬、快捷、廣覆蓋的平臺,往往能使一些發生在小范圍內的事件迅速得以廣泛傳播,最終可能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事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朱挺劭認為,當前許多“網絡圍觀愛好者”將“圍觀”視為一種宣泄對現實世界不滿的途徑。“稍加分析就不難發現,現在能引起大范圍‘圍觀’的,基本都是一些與社會不公、貧富差距、官員腐敗等主題相關的事件??梢姡蠖鄶怠W絡圍觀者’指向的,其實都是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遭遇,希望通過‘圍觀’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