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及點評
鐵道部:回應京滬高鐵相關質疑
萬眾矚目的京滬高鐵自開通之初就遭遇部分日本媒體“盜版”日本新干線的質疑,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隨后回應稱日媒這一說法“有點大言不慚了”,“新干線與京滬高鐵完全不在一個相提并論的層次上”。然而作出此回應后不久,自7月10日至13日短短4天時間里,京滬高鐵連續發生3次因故障影響正常運營的事件, 多次出現列車停車、晚點或取消的狀況。對此,王勇平14日再次通過媒體“向大家真誠致歉”,稱“近幾天連續發生故障,影響列車正常運行,耽誤了很多旅客的時間”,并表示,暴露出的這些問題“主要是設備處于磨合期,出現了一些故障,雖然不影響安全,但對運行秩序影響較大?!薄拌F路部門正竭盡全力以最快的速度走出京滬高鐵開通后故障相對集中期,希望大家理解和支持我們”。
點評:
某種程度上,高鐵問題已成為繼“春運”之后又一個屢次將鐵道部推上輿論風口浪尖的敏感議題。故障頻發不僅使京滬高鐵開通前期種種關于舒適性、安全性、時間有保障的宣傳黯然失色,也似乎驗證了輿論此前對京滬高鐵安全性的種種質疑,更使得一直表現得信心滿滿的鐵道部陷入尷尬境地。鐵道部新聞發言人此次及時出面道歉、解釋、爭取支持,一定程度上贏得了諒解,緩和了起初一面倒的批評之聲。奈何公眾對鐵道部此前各種問題積怨已久,此次京滬高鐵事故無疑又是一次重大打擊,鐵道部要重塑公信,還需要更多“給力”的作為。正如有網友所說,“希望道歉不要停留在嘴上,盡快度過磨合期才是關鍵?!?/p>
國家審計署:公布地方債賬單,公布迄今中央單位最詳“三公”經費
6月27日,審計署發布對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審計結果,引發關注。有輿論認為公告的債務數據可能存在低估和遺漏。對此,7月11日,審計署新聞發言人陳塵肇回應稱:這次發布的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的數據有據可查,真實可靠,不存在個別機構和個人毫無依據、憑空推測出的所謂“低估”或“遺漏”的問題。我國目前地方政府性債務完全在可控的安全范圍內,并沒有超出償債能力。
7月11日,國家審計署公布了其“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情況,成為繼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國家文物局、教育部、中科院后第6個公布“三公”經費的中央部門,也是公布內容最詳盡的部門。如對“因公出國”花費,除了617萬的總數,還開列了“69團組368人次”的詳情。在“公車”經費方面,數據詳盡精確:車輛購置支出115萬元,新購轎車2輛(每輛25萬元)、小型客車1輛(每輛27萬元)、越野車1輛(每輛38萬元)。車輛運行維護支出1114.65萬元,來自審計署及18個駐地方特派員辦事處的206輛公車,平均車運行維護費5.41萬元等。
點評:
公開“三公”支出經費,作為國務院對各中央部委的一項要求,也許在公眾監督下最終能夠得以全部實現,但公布時間、內容的差異,無疑顯示出各部委態度有別。審計署此次對于公開“三公”經費問題的處理在已公布的中央部委中“獨領風騷”,贏得一片掌聲,對于其公眾形象提升發揮重要作用。輿論認為,審計署公布的“三公經費”,相比其他一些部委“粗枝大葉”、“藏著掖著”、“諱莫如深”,讓人眼前一亮。當然,更詳盡的公開也意味著更直接的審視與壓力,審計署也承受了不少對其種種支出是否合理的質疑。
而對于地方債務數據未被低估的回應,其積極態度、明確立場值得肯定,但并未完全平息公眾疑問,輿論認為其結論缺乏具體可見的證據支持。
財政部:納稅人數從8400萬減至2400萬
6月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個稅起征點將從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隨后,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王建凡表示,個稅法修改后,工薪收入者的納稅面經過調整,納稅人數由約8400萬人減至約2400萬人。此言一出,輿論嘩然,網絡上一條信息廣為流傳:“這就意味著有約6000萬人不需要繳納個稅,只剩下約2400萬人繼續繳稅。財政部傳達了兩個信息:一是中國只有8400萬人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二是中國只有2400萬人的月薪在3500元以上。全國還有13億的人月薪在2000元以下?!泵鎸浾撡|疑,國稅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劉佐日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3500元是指按照法定規定扣除“三險一金”之后的收入,據此逆推應該是月薪收入4545元以下的人不用繳納個稅。
點評:
此次個稅起征點的調整可謂一波三折,最終以3500元啟程點“塵埃落定”,而圍繞起征點調整的“眾聲喧嘩”,也成為考察民意走向的重要契機。財政部此次公布的雖然是簡單的數字變化,但公眾卻做出了多種解讀,甚至推導出“月薪3500元以上的人全國只有2400萬”的結論。而專業人士隨后出面解釋,“月薪在4545元以下的工薪階層都不用繳個稅”,澄清了部分公眾的誤解。但對這一風波背后隱藏的多種社會情緒,如對貧富差距過大、對工薪階層收入水平的不滿,不應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