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事:網民問切切,回應何遲遲?——網絡新聞熱點再追蹤
“從來沒有哪個部門,會像故宮博物院一樣,在短短兩個月內一次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而與輿論的熱火朝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正面回應仍舊讓我們等得心焦。”網民“海藍色的棉被”說。
與故宮“N重門”事件一樣,渤海溢油事件追查和國內石油漲多跌少的價格迷局,都引發了網民的高度關注,有關方面卻要么遲遲不回應要么吞吞吐吐不給一個讓網民心服的回應結果。
(熱點一)故宮“N重門”:重門深鎖迷霧幾何?
“會所門”“錯字門”“破損門”“瞞報門”“屏風門”“發票門”“善本門”……近段時間來,故宮博物院接連被曝光隱秘之“門”事件引發社會公眾極大關注。
(網民呼聲)網民“奮斗并快樂著”發帖說:小時候,故宮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莊嚴在那頭。現在,故宮是一個不鎖門的保險柜,我在外頭,文物在里頭。后來,故宮是一個錯別字,我“捍”這頭,它“撼”那頭。其實一直,故宮是一個會所,我在外頭,權貴在里頭。一位新浪網民說:“一入宮門深似海,寶貝遲早折騰光。故宮里面還有什么事情?好像擠牙膏一樣,一點一點地擠出來,不斷挑戰我們的底線,呼喚真相,呼喚處理結果!”
(最新情況)自從不清不楚地簡單回應過哥窯瓷器(也有一說其實是更珍貴的官窯)破損事件后,故宮方面對此后被曝光的一系列問題始終保持罕見的“無動于衷”態度,任爾風吹雨打,它自安然不動。
抱著對讀者負責的態度,記者18日電話聯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陳麗華,她以自己正在開會為由,讓記者與故宮博物院辦公室主任馮乃恩聯系。但截至發稿,記者多次撥打馮乃恩手機和發送短信,均如石沉大海、沒有任何聯系和回應。
(記者點評)“N重門”暴露出故宮相關領導管理能力和職工素質等存在問題,管理制度也存在漏洞。一個“文化圣殿”與“文物保護神”的傳統故宮形象正在公眾眼里受到嚴峻挑戰,深陷“N重門”的故宮,靠什么彌補公信力的裂痕?故宮博物館不應該是昔日高高在上的“皇宮”,更不應該什么事都關起門辦。正面回應和妥善處理是當務之急,科學、專業、透明的管理和引入社會監督機制都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