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絕對?
李陽:絕對不會。
【解說】家暴事件整整一周之后,媒體的報道已經不可能再忽視時,9月9日,李陽回到北京,在派出所和kim達成協議,保證不再實施暴力,公開道歉,并接受心理咨詢師的專業幫助。之后,李陽對媒體坦承,他們夫妻之間的沖突已經持續了多年,而且暴力也在不斷地升級。
李陽:會是升級的過程。
記者:kim,你是一個在美國長大的女孩,你為什么會忍受了這么長時間呢?
kim :我們好的時候真的非常好,為此我能忍受壞的時候。但這次我不能再忍。我擔心我和他在一起已經傷害到我的女兒們,我不能再等更久。
Part2:施暴的內在原因 “教育”事業和家庭責任
【解說】李陽在接受采訪時說過,他們的沖突實質是因為他公開在媒體上表達不愛妻子,不注重家庭。
記者:最不能忍受的是你對外說你不愛她?
李陽:對,當時說我跟她在一起是為了做家庭教育的實驗。
記者:你說成立這個家庭是為了中美教育的這個實驗。
李陽:對。
記者:那小孩會覺得,我只是一個實驗品。
李陽:挺好啊,有好的實驗品和不好的實驗品啊,如果我們把他實驗得很好。
記者:那是一個生命啊。
李陽:生命也是一個實驗品啊,小白鼠不是拿來實驗的嗎?
記者:但是她們最大的才8歲,她聽到這個說法之后只是覺得說,原來我爸爸只是很功利的目的才要了我。
李陽:應該說我爸爸為了中國家庭教育的事業要了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出發。
記者:這么多年,你最介意的就是他說的這句話?
女:我真的不要聽,小孩聽了以后,她們感覺什么意思,我媽我爸沒有愛,肯定是不行的。我知道他很喜歡瘋狂的,瘋狂是瘋狂,人是人。人是有感覺的。
紀實:快樂, 愛。
解說:他們在1998年相識,美籍教師kim來到中國,李陽很欣賞她的英語教學方法,聘請她擔任“美籍總編輯”,幾年后他們結婚并生了三個女兒kim說李陽與她認識是由于共同的英語教育夢想,但并非沒有溫情。
【資料】
紀實:你說一個成語,畫龍點睛,氣死我了??
kim: 為什么我愛他,我覺得他的心是老師的心,我也是,要改變中國的未來,我100%同意的。2001年的時候,每天我們一起16個,17個小時,一起工作,(教材)我們自己寫,一起寫,還有一起錄音的。好多的學生說,我聽你們的錄音了,能聽到你們微笑的感覺。我們都臉紅了。
解說:但婚后李陽唯一表達愛意的方式,僅僅是贊美kim是個偉大的母親和教育家。他曾經在結婚十一周年的那天,在kim的提醒下,發過一條感謝的微博,但事后才知道她并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