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病請假為工作?
美國人埃莉·畢肖普在她的《病假指南》一書中,把“裝病請假”上升到了“可以緩和你與老板的對立關系,可以潤滑你和周圍同事、朋友的關系,可以消解明天實在躲不過去的壓力”的高度,而在采訪中,也的確有上班族認為自己裝病請假也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因為他們工作和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得靠“病假”解決。
“為何我常常裝病請假,因為我對這工作愛得深沉。”
肖楠(化名 企業文案策劃,最長請過四天的“偽病假”,并且向記者推薦了指導上班族如何裝病請假的《病假指南》)
我第一次裝病請假是為了寫一個策劃書,沒想好就不敢去上班,實在沒辦法就打電話跟領導說發燒了,去不了。結果在家里看電視,正好看到一個廣告啟發了我,連夜把計劃書整完。后來我要是碰到特別難籌劃的事兒,就干脆請假,大部分是病假,偶爾也拿男朋友爸媽要來,得去陪一下之類的借口。
我這個工作挺講創意的,辦公室氛圍太拘謹,環境也單調,不容易想出好點子,還不如在家里或者出去逛逛找靈感。雖然說我請假了,但是我病假里一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只不過工作的節奏看起來不像在單位那么快。
我在網上看到過這么一句話:“為何我常常裝病請假,因為我對這工作愛得深沉”,我覺得有道理。
“我不能直接跟領導較勁,還不能消極反抗一下嗎?”
于曉紅(事業單位職工,今年裝病請假兩次)
今年春天我請了一次病假,帶兒子去兒研所看一次病,得等四五個小時,不請假怎么辦?我沒說實話,是不想讓領導覺得女同志家里事多,心思都不在工作上;所以我就說自己病了。現在覺得假期實在太少了,剛工作的時候還行,成家之后,家里的各種事兒又多又雜,不請假不可能啊!
7月份我又休了一周的病假,身體確實有點小毛病,不嚴重,但是我看病的時候就跟醫生說,特別累,想休息休息;醫生就給我開了建議休假。其實主要是我們領導讓我有點意興闌珊,他特別喜歡給下屬攬事兒,自己又撒手不管,你累死累活干完了,他再到大領導面前表功……我不能直接跟領導較勁,還不能消極反抗一下嗎?休了一個星期假,在家里陪陪孩子,出去玩玩,還能積蓄點正面情緒。
有病的是假期?
和“裝病缺勤率全球第一”相對應的是,在全球“帶薪假期”排行榜上,中國以21天排在了最后一位。而即便是21天這個墊底的數字,國內上班族們仍然認為“虛高”了。
勤勉的中國上班族之所以喜歡裝病請假,也許是因為我們的假期“病”了。勞動關系專家許曉軍認為,給予上班族有自主權的“彈性假期”非常必要。
“勞動者需要完整的生活,他們需要假期來處理個人和家庭事務。”
許曉軍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
我們的職工裝病請假多,主要是因為我們現在沒有一個正常的休假制度,企業的帶薪休假制度一直沒有很好地落實,國家沒有一個統一的強制性規定,造成了實際上很多企業對這個問題視而不見。
休假是勞動者應有的一項權利,這不僅是一個休息時間的問題,還涉及勞動者作為一個人來說,他有生存和發展的各方面需要,他需要有一個正常的生活環境。勞動者們也有很多個人和家庭的事情需要安排,尤其是一些事情的辦理必須要上班時間;即使周末他想去辦事,但是大部分辦事機構也可能都下班了,他就只能利用上班時間去,可一旦請假又會影響收入,怎么辦呢?他只能以生病這種虛假的理由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現在一說勞動者,好像就把勞動當成了最需要執行的一種紀律,但實際上人們需要有完整的生活。這不是單純靠勞動關系中企業的強勢就可以控制的。企業這么規定之后,員工就只好自己變通,找空隙,既然病假可以帶薪,那他就想辦法沒病找病,去解決那些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企業要靠制度的方式給員工留出合理的空間,不僅要明確帶薪休假制度,而且還要給員工一定的彈性和主導權。彈性的休假空間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為什么我們很多勞動者精神壓力過大,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空間去調適。人的體力、精力,包括女職工生理上都有一個調整的空間,如果都排滿了不存在這個空間,實際上就是對勞動者權益的侵害。我們只借鑒國外的嚴格管理制度,為什么不借鑒彈性休假的制度呢?
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政府做一些硬性的制度性的規定,否則,只有特別有道德感、人性化的企業才會有這個意識;另一方面,就是把企業內部職工的話語權,通過工會集體協商等方式體現出來,去實現這些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