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美德,需要各種“撐腰體”
中華民族是一個特別注重道德力量的國家,愚公移山矢志不移、蘇武牧羊不辱使命、包公斷案鐵面無私、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每一個道德榜樣都有著無窮的感召力。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也從未放松道德建設,雷鋒、王進喜、焦裕祿、錢學森、賴寧……每一個模范都曾激起億萬國人的道德熱情。
“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北大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 今年10月末,這樣一條微博在網上迅速被網友轉發,同時,還衍生出許多不同版本,用各大學校長、各地域代表、各領域代表等的口吻,為扶起跌倒老人的善行鼓與呼,這樣的語句格式被稱為“撐腰體”。
“德不孤,必有鄰。”除了“撐腰體”,我們也還有各種各樣的民間“撐腰基金”。今年3月,中國好人網發起人談方著手籌建了“攙扶老人風險基金”,為那些攙扶老人受到冤枉者提供法律和經濟援助。
各種懲罰冷漠、鼓勵見義勇為的“撐腰法”,目前也在討論制定當中。加重對失德失信的懲罰,大幅提升見義勇為的獎勵標準,通過司法維護道德的底線,同時讓高尚的道德得到弘揚。
基于對公民道德建設重要性的深刻認識,我國早在2001年,就正式頒布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不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國民教育、思想道德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全過程,舉國動員為道德“撐腰”。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個國家的靈魂,代表著先進文化的精髓,也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維系一個國家健康穩定運行不僅需要經濟的發展,道德建設也同樣重要。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六中全會精神凸顯出文化在戰略層面的意義,也為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和目標。全社會應以此為契機,廣泛動員、人人參與,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就一定能激發起全社會向善的力量,讓和諧互愛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風。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