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問 入戶水如何能直飲
住建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自來水出廠水合格率從58%上升到83%,但這個結果遭到一些質疑。不少公眾表示,從實際感受來看,自來水水質好像并沒有那么好。
據介紹,2009年住建部組織國家水專項有關專家編制并發布了《城鎮供水設施改造技術指南》,各地針對新標準下自來水達標問題,采取升級改造水廠和管網、強化運行管理、更換水源等措施,積極應對新標準的全面實施。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自來水出廠水水質達標率由2009年的58%提高到2011年的83%。
傅濤認為,這幾年,城市供水水質確實有一定提高,但應客觀看待58%到83%的數字變化。2009年58%的檢測合格率,是對全國4457個城鎮自來水廠進行的普查,而且采取的是第三方檢測的方式。2011年83%的合格率,是對占全國城市供水能力80%的自來水廠進行的抽樣檢測。需要說明的是,占全國供水能力80%的自來水廠,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大中城市對供水投入比較多,也在更新管網,水質合格率比較高。
所以,58%和83%這兩個數字的基數不同,水質的提高并沒有數據反映的那么明顯。尤其是這幾年自來水廠的原水水質不斷惡化,城市供水管網更新投資很少,水質提升不可能這么快。
飲用水的檢測自來水廠和衛生部門都在做。自來水廠需要對自己的產品負責,因而會布點檢測水質,除了出廠水之外,自來水廠也會檢測管網水。
另一方面,衛生監督部門依法對飲用水開展監督監測,即實施第三方監督監測工作,對出廠水、用戶水進行水質監測,對自來水廠的衛生管理情況、設施運轉情況、應急處置能力等進行衛生監督。
2007年起,衛生部逐步建立了全國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網絡,目前已經覆蓋了100%的地級市和25%的縣級市。衛生部門對于水質的抽檢是有一票否決權的,即只要抽查發現問題,就會向自來水廠下達整改通知書,并協助供水企業進行解決。
目前,影響入戶水達標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張嵐認為,水源水質、水處理工藝、管網和二次供水設施都可能對最終的入戶水質造成影響,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強化水源保護意識、必要的地區還應提升水處理工藝、改造老化的供水設施,一方面要加強飲用水的衛生監督監測工作,提升水質監測能力,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極為重要。但是不少地區在這方面的財政資金投入明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