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進協會:“頭銜”影響價格
主席、常務副主席、副主席、名譽主席……大大小小,構成了書協的一道特殊“景色”。一些人說,現在的書協,群眾性不見增長,官僚氣越來越濃。
動輒幾十人的書協領導在全國并非陜西一家。記者查閱了其他省的書協主席團名單,發現河南、黑龍江、山東等省的書協領導人數也不在少數。其中,山東省書協副主席16人,河南省副主席17人。
陜西省書協“領導扎堆”,顯現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從省書協到市書協再到縣書協,書法評級、比賽無一離不開書協。書法愛好者“擠”進書協,一些官員“擠”進“主席團名單”,蓋因其書法作品的出售價格會水漲船高。
記者采訪的幾位書法界業內人士稱,判斷一幅書法作品的價值首先是其藝術水準,但目前藝術界存在一些不正常現象,書法家的“頭銜”會對作品價格產生影響。
據記者了解,一般省書協副主席的四尺作品5000元,當上書協主席以后,作品能上漲到兩三萬元,“價格看著不高,但是架不住數量多。” “行業協會等社會群眾組織,雖沒有明確職數規定,但30多名主席,10多名秘書長,顯然是一種不正常現象。”鄭州市文聯紀委書記李國昌說:“人數眾多的主席團,如何通過層層審核,起碼說明相關部門在換屆問題上不夠謹慎和嚴肅。”
對很多網民而言,最關心的還是書協領導的書法水平和頭銜稱職匹配嗎?能不能也把他們的作品在網上曬一曬,讓大家評評看。一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說,“官員書法”泛濫,從某種程度上容易混淆藝術的本來面目,影響人們對嚴肅文化的敬畏之心,甚至會引發不正之風,滋生腐敗。
“官場病”日盛:該治一治了
從溫州“最牛”高爾夫球協會領導半數是官員,到動輒數十人的書協領導,暴露出來一些行業協會日漸臃腫,行政色彩日趨濃厚的弊端。
吉林大學教授邴正認為,現在都在呼吁去行政化,沒想到一些民間組織卻滋生了“官場病”。要想治這種病,除了政府部門在機構精簡方面做出表率外,還應該加強政府的審核管理,上級主管單位要把好機構精簡關,同時加強協會內部的自治,確保機構組織的質量和活力。
“群眾性的專業組織,服務應該才是第一位的。”中央黨校研究員曾業松表示,書協是“書法家”的組織,而非“書法官”的組織,是要服務群眾的。不能以官位論書法地位,以級別來論藝術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