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象二:服務資質良莠不齊 水準打折扣
月子會所都對外宣傳為母嬰提供專業服務。不過由于從國家到地方,沒有統一的從業人員資格 標 準 , 月 子 會 所 大 多 采取 內 部 培 訓 , 課 程 內容、培訓時長、考核項目都由會所自行決定。如紅墻月子中心招的都是當地護校畢業的學生,從公 司 培 訓到 上 崗 , 最 少 只 用 一 個 月 。 陸 部 長 認為 , “ 在 護 校 學 過 護 理 , 哪 怕 沒 有 親 自 帶過 孩子,也有那個理論。”
而徐麗娜月子會所全部用月嫂,“理論和技巧是其次,關鍵是有經驗和愛心。我們一般招四十歲左右、帶過孩子的月嫂,也不看重有沒有資格證,由我們來考核她們帶孩子帶得怎么樣,主要看有沒有愛心和耐心、溫不溫和、愛不愛孩子。”至于技巧,“幫大人擦澡、泡洗腳水、做機器理療等,花幾天時間可以教會。”
但是依托醫療機構的都市麗人醫院月子會所則認為,月嫂一般文化水平低,缺乏專業衛生知識,黃愛廣說自己曾親眼見過一些月嫂在嬰兒室里,一邊喂奶,一邊曬尿片,還有的在同一個盆里給寶寶們洗屁股。
亂象三:“一對一”有名無實 藏安全隱患
不少月子會所宣稱“一對一”照顧,即保證1個護理人員專門護理1個寶寶,可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幾率。但是《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事實并非如此。紅墻月子中心也透露說,(做到這一點)其實很難,除非是24小時貼身服務的月嫂,曾在紅墻月子中心坐月子的屈頡珍告訴記者,護士實行倒班制,一般一個人照顧兩個寶寶。
“小孩一般是白天睡覺晚上哭,所以,晚上11點之后小孩都交給我們‘一對一’照顧,白天只有3個護士上班,不可能一對一。”都市麗人醫院月子會所黃愛廣說。
月子會所為母嬰提供吃住養一條龍服務,卻鮮有業主提出為產婦購買意外保險。記者走訪幾家當地知名月子會所,只有一家提出為產婦購買意外保險,“以防摔傷,或者發生其他意外。”
位于南寧市東葛路一家寫字樓里的月子會所,記者實地走訪時可明顯感到空氣質量欠佳,而且房間只有一個門供人進出,作為人員聚集的公共場所竟然沒有消防通道,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
針對目前月子會所暴露出的監管盲區,南寧市工商局相關人員表示,月子會所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從國家到地方都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和準入制度,工商部門也束手無策。
正如徐麗娜月子會所負責人所說,“我們去工商局辦理執照時,工商也不知道該把我們的經營范圍歸為哪一類,就歸‘家庭服務’了。開辦月子會所還要找什么樣的部門辦什么手續,我們也不知道。”
婦幼保健是月子會所必不可少的服務,但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相關人員表示,衛生部門并無法律依據對月子會所進行監管,也無權限對其審批。
(記者 鄒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