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個冷漠的鏡頭也在不斷地拷問著國人的良知,馬史說,在道德缺失的年代,更應該喚回雷鋒精神。
他決定用年輕人能夠接受的形式講述雷鋒。
“事實上,在中國,做超級英雄并不被人理解!”馬史說,“每個男孩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我從小就愛扮演超人,想要拯救世界,但長大后,面對復雜的現實社會,我卻未必有這種勇氣!”
因此,當黑龍江大學“雷鋒俠”出現時,馬史眼前一亮,“勇敢的薛飛實現了我的夢想!”
出生于1993年的薛飛并不關注雷鋒,他覺得雷鋒離他“年代久遠”,“我看重的是“俠”,扮演起來會很‘好玩’,我想做一件狂野的事!”薛飛說。
這個曾在微博中貼圖自稱擁有劉德華的鼻子、胡歌的眼睛、林宥嘉的嘴和薛之謙的臉的90后大男孩說做就做,花了半個月的生活費在網上購齊“雷鋒俠”的全套裝備,想到夏天穿軍裝會很熱,他還專門網購了一副透氣又帥氣逼人的的“鎧甲”。
是“惡搞丑化”雷鋒,還是傳遞“正能量”?
2011年國慶節后,薛飛正式實施計劃,為了讓更多同學知道“雷鋒俠”,他樂此不疲地在人人網推廣:“雷鋒俠,黑大小人物,免費為黑大同學解決生活自理問題,比如忘記帶傘,自行車壞了,幫忙代購飯菜……業務電話……”僅三天內,他把這條動態連續在個人空間播發了102遍。
一個女孩抱著試探性的想法撥通了“雷鋒俠”的工作電話,讓他幫忙取快遞。“第一單”任務讓薛飛興奮不已,任務完成后,女孩給了他兩顆棒棒糖,薛飛接受了。那時,他還認為,做好事就應該有回報。
脫掉“雷鋒俠”的裝備,他還是薛飛,和絕大多數人一樣,不會主動去幫助別人。
為了模仿超級英雄“雷鋒俠”,薛飛把課余時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甚至發現了以前眼里壓根兒看不到的活:留學生公寓餐廳焊的“生”字倒了,他爬到房頂扶正,還找來鐵絲綁牢;一位好面子的同學水壺破裂了,碎片橫在路中央,他去打掃干凈;校園里遇到提重物的同學,他主動上前幫忙……他漸漸發現,幫助人是快樂的。
這是一場沒有期限的表演,和“雷鋒俠”一樣,他時刻都在等待著陷入危難之中的校友們撥打“急救電話”。通常,薛飛一下課,就會變身“雷鋒俠”,更換裝備需要3分鐘,他還要照鏡子、整理儀表,以保持“雷鋒俠”的完美形象。
剛開始,為了在排憂解難時行動更加敏捷及時,他甚至會直接穿成“雷鋒俠”的模樣到教室上課。
無論是在網絡中還是在黑龍江大學校園,“雷鋒俠”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形象,微電影和薛飛都收獲高關注度,也遭遇了頗多質疑。
一些人為影片“惡搞”雷鋒而不滿,“為了吸引眼球而過度娛樂化、商業化,突破了底線,是在丑化雷鋒!”
一些人高呼過癮,認為題材新穎,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雷鋒俠來了,中國也有自己的超級英雄,神馬超人、蜘蛛俠、鋼鐵俠都弱爆了!”
也有人認為,“俠”在中國文化中就是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與雷鋒精神相符,兩者結合,無疑傳遞了一種正能量。
而薛飛也在在真實地經受非議。
“小子,看你秀到什么時候!”有人質疑。
也有校友厭惡他刻意營造的“高大全”形象,在網絡撰文批評。
傷心時,他也會打退堂鼓。但總有校友會不斷地鼓勵他,“你的所作所為帶動了大家的社會責任感,讓一部分人的那分冷凍很久的愛心重新復蘇。”
演著演著,我成了真的“雷鋒俠”
感到孤獨時,薛飛就一個人跑到8樓樓頂看黃昏的落日,俯瞰整個校園,漫畫家幾米描寫的孤寂的人完全是他的模樣。
有時候,他也會反思,他發現有些批評質疑是對的。經過上網查資料學習,他還發現“學雷鋒是很深的學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我會繼續做下去,而不是為自己搞輿論。”
他對扮演“雷鋒俠”依舊熱情滿滿,支持者日漸增多。如今他在人人網個人主頁的點擊量已經達到7萬余次。
穿梭在黑龍江大學校園里的雷鋒俠,已經儼然校園名人,雷鋒俠助人聯盟也適時成立了。
常常有人在校園里偷拍“雷鋒俠”做好事。一個同學經過水池,看到“雷鋒俠”跳入池中搬出不知被誰扔入的垃圾桶,將倒在水池里的垃圾一點點撈出后,才濕漉漉地從水池里鉆出來,而周圍人大多熟視無睹。他在視頻的說明中寫道,“一直不理解雷鋒俠,這次我感動了!”
一些同學們也在網上力挺“雷鋒俠”:“ 我向雷鋒俠致敬,并懷念純真的雷鋒精神!一天兩天叫作秀,可他堅持了一年!”
甚至在校園的運動會上,校長張政文還拉著他的手說,“小子,堅持下去!”
“演著演著,我成了真的‘雷鋒俠’!”那身行頭對薛飛來說不再重要,穿戴的頻率也越來越少,他發現,當回歸成校園里的普通大學生身份時,幾乎所有人對他的幫助都不會拒絕,這樣的狀態讓他感到舒心。
曾經的薛飛是奔著出名的目的扮演“雷鋒俠”,在他入校必須完成的十大夢想之首,就是“讓全校人都認識我”。可現在,他的想法已經改變。
如今,薛飛已經把“雷鋒俠”裝備雪藏在他常去的8樓樓頂,他說,“我不用再演了,會繼續用行動證明雷鋒可以穿越時空,他就在你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