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師”
易充當腐敗掮客
國家行政學院2007年發(fā)布過“我國縣處級公務員科學素養(yǎng)調(diào)查與分析研究”的一項調(diào)查,其中顯示:縣處級公務員自稱相信“相面”這種迷信形式的比例最高,為28.3%;有超過半數(shù)(52.4%)的縣處級公務員,不同程度地相信“迷信”。
“我們國家選拔干部類似‘伯樂相馬’,而不是公開競爭的‘賽馬’,這使得官員升遷,更具有不確定性和神秘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認為,官員迷信“大師”多是為自己仕途升遷,在現(xiàn)在的干部選拔制度下,人為因素的存在,使得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促使官員利用預測工具來改變自己。
“假設選拔制度是公開考試形式,官員會把寶貴的時間用來學習和補充知識,用于處理政務,而不是寄托于大師的預測。現(xiàn)在干部選拔是醞釀決定的方式,摻雜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任建明認為現(xiàn)行制度下,干部的選拔缺乏公開而充分的競爭,歪門邪道因此應運而生。
對于“大師”為官員卜卦、看風水的行為,其本身并未觸犯法律,而從官員角度來講,卻違反了黨的基本要求,是對“無神論”的挑戰(zhàn)。在實際研究中,任建明發(fā)現(xiàn)一些“大師”在宣揚封建迷信的過程中,往往扮演的是腐敗掮客的角色,利用手中極其廣泛的關系網(wǎng),豐富的人脈資源,建立官員和商人勾結的渠道。
“從過去的腐敗案例來看,‘大師’為了滿足其需要,牟取錢財,而官員為了仕途,提供錢財,背后往往能挖出嚴重的腐敗問題。”對于利用權力腐敗,嚴重違反黨紀和法律的行為,任建明認為,諸如官員追捧王林這樣的“大師”,已經(jīng)成為了現(xiàn)實版的造神運動,在官商當中愈演愈烈。要通過群眾舉報,來揭發(fā)官員私下的“變相腐敗”行為,而根治這種行為,還必須依靠法律來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