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夫婦是母乳捐獻的受益者,他們的寶寶26周早產,但在找到捐奶的愛心媽媽后,寶寶迅速地成長起來,最近的各項評估結果都很健康。徐先生說他們非常希望母乳庫能持續運轉下去。
徐先生:我們寶寶當時出生的時候是2斤1兩,現在5個月長到12斤,我覺得這個就要跟母乳喂養有很大的關系。我們尋找的過程中是非常艱辛的,通過很多很多途徑。有母乳庫的話,對我們來說真是個好事情。
記者:如果以后要付費用的話,像你這樣的情況,你會愿意嗎?
徐先生:如果我的情況,我是愿意接受的,天下父母心,都想把最好的留給小孩。
母乳庫的公益性讓所有人為之鼓掌。但也正因為如此,運行一座母乳庫的困難也是成正比的。先說這個最突出的成本問題,剛才我們聽到的那個檢測費用和幾百元的吸乳器只是運行成本。韓樹萍主任在接受新聞縱橫值班編輯崔天奇采訪時介紹,院方在前期已經投入了十幾萬元,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錢一定也少花不了。
韓樹萍:說句實話,我們這個前期母乳庫的籌建已經是花了十幾萬了,包括人員培訓,還有儀器設備還有場地、母乳的儲存、消毒,主要要有冰箱,第二個就是要有一個水浴箱,水浴箱是比較貴的,我們買的是4萬多塊錢一臺的進口的水浴箱,現在我們買了兩臺新的冰箱大概能放到200瓶左右,但如果后續捐贈的母親越來越多的話,我們就需要買更多的冰箱來儲存這些捐贈的奶。還有人力成本。
母乳庫感覺壓力最大的是錢,進而讓家長們最擔心的自然就是花錢。雖然剛剛記者也提到,目前這些成本由院方和愛心人士來承擔,但是如此高昂的運營成本,能讓母乳庫的公益性堅持多久呢?韓樹萍介紹,短期內他們肯定不會向家長們收錢,而至于長期維持工作,還需要來自愛心人士的資金支持。
韓樹萍:希望能夠呼吁社會上的這種愛心人士,大力地支持我們這項工作,來多多的給我們捐款。另外,就是確實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收錢的,因為國家目前還沒有母乳收費的項目,也沒有標準,但是我們可能會到以后資金確實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會讓被捐贈的患兒的家長承擔捐奶母親的檢測費用。
成本問題有了解決方案,接下來我們就要替這個南京母乳庫的生存環境擔心了。前面我們也提到,2008年10月,由寧波市母乳喂養協會籌建的大陸首個母乳庫項目宣告終止運行,享年1歲零5個月。主要原因就是奶粉推銷員會出沒于母乳庫業務范圍的每個角落,用各種手段讓新媽媽們拋棄母乳,站到奶粉一邊,而這卻從根兒上斷絕了母乳庫的潛在乳源,終于拖垮了終于拖垮了巧婦難為無"乳"之炊的寧波母乳庫。
那么,寧波的前車之鑒,給了南京怎樣的啟發呢?母乳庫負責人、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婦幼兒科主任韓樹萍說,隨著母乳喂養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新媽媽都明白了"奶粉不能代替母乳"這個道理。所以,母乳庫對抗奶粉商的最有利武器,還是那兩個字:宣傳。
韓樹萍:奶粉廠商應該說跟我們的母乳庫我們沒有什么關系,因為來住院的都是有疾病的孩子,我們對這些父母和宣傳,我們建議他們盡量就是母乳喂養,我們不做配方奶的宣傳,其實我所接觸的這些奶粉公司的人員,從經濟上來考慮來講他們會更喜歡。但是如果說從救治疾病的角度,母乳不僅僅說是一種喂養的食品,對于極低超低出生的孩子也是一種藥品,所以對于我們母乳庫捐贈奶的管理,其實我們皆是基本上是按照血液的管理模式。(記者 金苗 朱萍)
實習編輯:段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