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將改變人體免疫結構
國務院參事,前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在發布會上表示,霧霾天氣現象出現的頻率不斷增加,給氣候、環境、健康、經濟等方面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他表示,霧霾天氣是高碳模式發展的后果,霧霾一定要治理,這是人民生活的根本愿望,也是國家發展的根本需求。
綠皮書指出,隨著氣候條件的改變,空氣質量的持續惡化,霧霾天氣現象出現的頻率不斷提高,這種氣候現象會給氣候、環境、健康、經濟等方面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例如加劇區域大氣層加熱效應、增加極端氣候事件;引起城市大氣酸雨、光化學煙霧現象,導致大氣能見度下降,阻礙空中、水面和陸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劇、使呼吸系統及心臟系統疾病惡化,改變肺功能及結構、影響生殖能力、改變人體的免疫結構等。在這些負面影響的背后則隱藏著巨大的經濟成本。
六個方面治理霧霾
對于中國未來治理霧霾和空氣污染,綠皮書亦給出了政策建議:一要建立和加強多地區、多部門聯合治理和控制大氣污染機制,減少大氣中凝結核的數量;二要完善氣象觀測系統建設,建立空氣污染和霧霾天氣預測預警系統;三要防治霧霾和空氣污染要加強法治,但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好經濟手段;四要增強城市治污能力;五要協同控制空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制定包括多種污染物減排的一攬子計劃;六要逐步現實信息公開,形成全民參與的治理新局面。
本報記者 蔡文清 J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