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
學生想轍破禁令 欄桿縫里接外賣
北青報記者在下午5點半左右到達學校,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見到三撥同學成功接走了外賣,他們共用的方法都是校門北邊的一段“欄桿接法”——先與送外賣人通過電話約好位置,里外“遙”相呼應,學生踩著一節矮石墻,夠著欄桿墻的最頂處,伸手“撈”進送餐人遞過去的外賣。接到外賣的學生告訴北青報記者,這一方法是有時間技巧的,在下午1點前絕不可行,因為那個時間段老師也會死守這片陣地。
顯然,對于時間點和位置點的把握,學生和送餐人都已頗有經驗。一位正在送外賣的送餐小哥告訴北青報記者,“我們長期送的都知道通過欄桿這邊遞,校門那肯定不行。”這位送餐小哥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也常常遇到學生被抓的情況,“這對我們來說沒什么影響,我們可以把做好的那幾份餐再送到別家,就是這里的學生吃不著了。”
北青報記者以一位家長的身份表示要給孩子送份打包好的雞絲拌面,保安立馬搖頭,表示學校禁止一切外賣,即使是家長也不能送。
在北青報記者與保安交涉時,一位剛走出校門的化學老師說:“如果通融家長送一次外賣,那就還會有下一次外賣,禁不住了。”
學生說法
抱怨食堂飯難吃 菜價有點貴
冒著被抓和處分的危險,為何還有許多學生熱衷于叫外賣?學生們紛紛表示自有苦衷。“食堂的飯實在是難吃。”北青報記者路采了校外幾位高三走讀生,他們對于食堂飯菜的口味也都不太滿意。一位來自東北的家長也深有同感,“我去過他們食堂,那菜色確實很不好,有時孩子排隊打飯,排到自己時一道愛吃的菜也沒了。”這位家長在校門口給孩子遞去一箱換洗衣服的同時,迅速塞給他一份外面剛買來的炸雞。
除了食堂飯菜口味不佳之外,學生們表示還有一大苦衷是食堂的飯菜供應不給力。“午飯時經常得排個10-15分鐘的隊。若是沒排在前頭,排到自己的時候經常只剩最不好吃的菜了,肉也沒了。我以前為了避免食堂高峰,還試過課后15分鐘再前往食堂就餐,那樣更慘,要不菜沒有了,要不飯沒了。”除了食堂供應量的問題,還有學生表示喜歡外賣的另一原因是食堂飯菜的性價比太低,“今天中午有一道菜里全是豆腐,只夾著兩三片肉和木耳,就要10塊錢,還不如多花些錢叫外賣。”劉同學算了算發現從周一到周五用在食堂上的餐費也不少,基本維持在200塊錢左右。有的學生自從學校的外賣被嚴禁后,干脆選擇不吃正餐,午餐用零食代替,晚餐不吃,等到下晚自習方便叫外賣時,再叫來夜宵以彌補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