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尚未出現爆倉
不少人已收到快遞
昨天,申通快遞南京分部負責人李先生表示,截至昨天下午3點,分發至申通快遞南京地區的包裹數約為12萬,保守估計全天總數將達到25萬,是去年同期兩倍還多。
昨天傍晚6點多,揚子晚報記者在中通快遞明華新村分部看到,一位快遞小哥正在統計面包車里的快件,另外3位快遞員在另一輛面包車后備箱位置卸貨。他們表示,快件目前多得不太夸張,差不多比以往多1倍。中通快遞南京分部負責人潘先生說,從11月13日開始,外圍區域的快遞會陸續到來,那才是爆倉的時間。
雨雪沙霾今天要來
送快件會不會受影響
菜鳥網絡預警信息平臺上,多地已經開始飄紅。分區域來看,紅色預警地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環渤海等經濟較為發達區域。浙江、廣東、上海、江蘇、北京是包裹吞吐量排名前五的省市。
昨天,央視官方微博發布消息,“11月13日雨、雪、沙、霾4種天氣將在我國版圖上聚首。”
出廠前
揀貨員15小時
庫房“暴走”9公里
快件出廠前工序
角色 工作量
制單員 3秒打印1張訂單
揀貨員 15小時彎腰6000次
打包員 11小時用25卷膠帶
11月11日22時,北京市大興區南六環外的電商物流中心,各家快遞公司的大貨車來來往往,密集的車燈將漆黑的馬路照得如同白晝。
在8臺制單電腦前,每個制單員都在快速點擊鼠標或敲擊鍵盤。每3秒打印一張,這就是21歲的制單員牛慧瑾的工作速度。從11日1時起,她已經工作了21個小時,“滿眼飄來飄去的全是數字和字母”。每小時,她平均處理1200個訂單,身旁的高速打印機都沒能“瘋狂”過她。“機器都扛不住了,打印機已經壞了1臺。”據她說,深圳的倉庫“更慘”,12臺打印機“歇菜”了4臺。
在上下2層的庫房里,近200名揀貨員推著小車或是快走或是小跑。18秒揀出一單貨,22歲的張瑞娟是其中的佼佼者。從11日早晨7時起,她已經工作了15個小時。每小時,她平均揀貨200單,到目前已經在庫房里走了約9公里,做彎腰和起身動作超過6000次。
在42條一字排開的打包流水線上,84名打包員正在給盒子貼封條、粘快遞單。15秒封好一個包裹,28歲的楊青翠在11個小時里,用掉了25卷膠帶和2600多個包裝箱。累麻了雙手的不止她一個,在百麗電商位于京、滬、深的3個倉儲基地里,“雙11”訂單總共將消耗5200多卷膠帶,連在一起超過12個馬拉松跑的總長。
1天起碼忙14小時
月薪過萬要拼老命
快遞員工作量和收入
崗位收入
3500~5000元(上海)
每件有提成,沒超兩千件只能拿保底工資
工作時間
早上6點半 ——晚上10點
“從11月13日開始,我們的快遞員就要六點半起床,七點到公司,然后運貨到新街口,之后分件、忙碌中送快遞,一直到中午兩點多才能吃上飯,下午繼續送,然后傍晚再去江寧的分公司運快遞,一直忙到晚上九十點鐘才能回家。”中通快遞南京分部的負責人潘先生表示,分公司已經臨時增加了兩個人。
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是否真如外界所說月薪過萬?北京法制晚報的記者采訪發現,3500~5000元才是行業平均收入。記者向東五環附近的某快遞站點的快遞員咨詢薪資問題,雖然沒有人確切講出數目,但是當記者詢問是否如網上所傳“萬元月薪”時,受訪對象全都明確地表示“不可能”。
18歲的快遞員小耀說,他1個月拿3500元,“每個件是有提成,但是要超過兩千件,有時候1個月還沒派夠兩千件呢,就拿個保底工資。”
小耀告訴記者,月薪過萬也不是絕對沒有,但絕對是少數,“中關村那邊聽說挺高的,可能會過萬吧,但那得多累才能賺1萬啊。”
上海的快遞員小鄧也坦言,當初去公司應聘的時候,公司為他們崗位開出收入是每月4500~5000元,重貨收派員的收入是5000~6000元,根本沒有外界傳聞的那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