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紅會:人員緊張無法上門服務
隨后,記者查閱了《武漢市遺體捐獻條例》,其中第九條明確規定:捐獻人可以自己到登記機構辦理遺體捐獻手續,也可以要求登記機構上門辦理。那么,為何紅會拒絕了張琪上門服務的要求?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武漢市江岸區勝利街的武漢市紅十字會辦公所在地。對于張琪的情況,專職副會長陳耘解釋道,當日的接線員小張并非紅會的正式員工,而是紅會招募的志愿者,專門負責接聽電話,接受市民的咨詢。但據小張回憶,當日張琪來電時,她確實說過“不提供上門服務”。但她搖頭否認了“幫不上忙”的說法,并稱每個來電咨詢的人,她都會介紹紅會無法提供上門服務,如情況特殊,直系親屬可以前來辦理或者紅會將相關表格郵寄給捐獻人。
雖然規定捐獻人可以要求登記機構上門辦理,但目前紅會人員緊張,確實無法提供上門服務。陳耘介紹,武漢市紅十字會是省內唯一一家可以接受遺體捐獻的機構,但實際的工作人員只有14人,而辦理捐獻的工作人員僅有一人。所以,紅會不得不招募志愿者,幫忙接聽電話,接受咨詢等。而且,今年咨詢遺體捐獻的人員就達到7000人次,辦理登記有1000人,紅會人員配置有限,確實無法提供上門服務。
進展
紅會派人探望解釋
“我們工作不細致,讓張琪的愛心受到了挫傷!”昨日下午,陳耘特意安排遺體捐獻管理中心主任駱鋼強前往醫院探望。
昨日下午4時,記者隨同駱主任來到病房,剛剛午睡醒來的張琪,吃力地掙扎起來,露出了一絲意外的表情。很顯然,他沒想到紅十字會會派人來上門解釋。在病床前,駱主任向張琪詳細介紹了遺體捐贈的具體流程,并解釋了紅會無法提供上門服務的原因。駱主任還稱,希望這個事件不會影響張琪的捐獻。
張琪肯定地說,紅會的具體困難,他表示能夠理解。當時自己是抱著回報社會的想法,打了電話捐獻遺體。雖然對方的回復確實讓他有些難過,但不會改變自己想要捐獻遺體的初衷,只希望捐贈流程和手續能更人性化。
張琪的主治醫生介紹,張琪第一次骨髓移植后復發,并產生耐藥性,必須進行第二次骨髓移植。目前情況十分危急,張琪家人無法支付巨額手術費,只能保守治療,即便進行第二次骨髓移植,存活希望也只有30%。
呼吁
專家:應設捐獻綠色通道
據業內人士介紹,除了張琪這類病危臥床的病人外,目前我國考慮遺體捐獻的志愿者仍以老年人居多。為辦手續,許多老人不得不來回跑很多趟,身體吃不消,導致一些原本有捐贈意愿的人打消了念頭。很多捐贈者以及親屬都呼吁,紅會能否考慮設立綠色通道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改變目前辦理遺體捐獻的繁雜手續。
目前,北京等地的紅十字會,遺體捐贈有望開通網上申請,簡化程序,方便市民捐贈遺體。對于一些行動確實不便的捐贈者,也可以提供上門填表等服務。
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尚重生認為,捐獻者如若不能親自去紅十字會填表,紅十字會應該協助捐獻者共同完成遺體的捐贈,而不是以“不提供上門服務”為由,拒絕或者是讓捐獻者感到“捐贈難”。
尚教授稱,這種尷尬現象的出現,主要還是由于紅十字會受理捐贈遺體的操作流程過分機械化,缺乏人性化,紅十字會應為病重患者和情況特殊者開啟綠色通道,設立專門的上門服務機構,邀請第三方公證,在雙方協商下完成遺體捐贈,實現捐贈者服務社會的理想。(楚天金報訊 □文/記者鄒媛 實習生向艷輝 圖/本報記者宋雙慶)
實習編輯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