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倆配合默契
“名信片一元一張,耳環五元一對。”每當有顧客買走一件物品時,可弟都會禮貌地說聲“謝謝”,并告訴顧客,他獲得的收入都是為了完成這次的泰國之旅。
雖然能記住價位,但4歲的可弟并不會算數找零。于是,母子倆分了工,可弟主要負責滾攤(鋪地墊)和收錢,品品媽則負責擺貨和找零。母子倆一同上陣,配合默契,品品媽不時提醒可弟:“雙手接錢”、“給你10塊錢,該找多少啊?”、“說謝謝阿姨。”半個小時過去了,母子倆共賺了70元。“其實我最意外的不是賺了錢,而是兒子竟然能堅持擺完攤。”品品媽說,這讓她很是欣慰。
街坊朋友大學生齊捧場
出發去擺攤前,母子倆為了壯大士氣,還自創了一首擺攤主題曲。“就是把《爸爸去哪兒》的歌詞給改成了‘兒子,兒子,我們去擺攤吧,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說到主題曲,品品媽大笑了起來。
可弟從家開始一路唱到了擺攤的地方,見到小區附近熟悉的街坊鄰居,也不忘告知一聲:“我為了能去旅游,要去擺攤,大家多來捧場。”這一宣傳,平時就喜歡逗可弟的鄰居們也跟著來了。除了街坊們支持,一些工商大學的大學生看到4歲的小老板也很捧場。
“我不知道兒子怎么看這個事情,但是我心里很感謝街坊和這些年輕人。”在品品媽看來,這些顧客都是在用實際行動支持兒子的夢想。
家人都很支持擺地攤
第一次擺攤結束后,母子倆都頗有成就感。
“首先是孩子了解了勞動的辛苦。”品品媽介紹,當天晚上回到家后,可弟一個勁兒地向家人述說擺攤有多累,多辛苦才賺到了70元。其次,可弟的膽量也大了,對錢也有了概念。
可弟的爸爸曹先生對這次的擺攤行動也很支持,還特別從愛旅游的朋友家里收了不少小商品,一家人都覺得這個擺攤活動要堅持下去。
編輯 黃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