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這個字,在28歲的聾啞姑娘孫儉心里,曾無數次出現。9年前,她被人騙到北京“打黑工”,所幸遇到一個愛她的男人,結婚生子。然而,有了自己的家之后,孫儉的鄉愁更濃了。由于不會說話又沒什么文化,她只能憑記憶手繪出家鄉的一座“華佗像”,而正是這張手繪圖,幫她找到了回家路。
鏡頭·亳州
一個家庭不能承受之痛
父親去接她,卻再沒見到她
時間撥回到2005年的一天,下午5點多,亳州市譙城區牛集鎮村民孫永亮如往常一樣,騎摩托車到亳州市一個藥廠接女兒孫儉下班回家。這份工作是同村的一位長輩介紹的,孫儉吃住都在廠里,每周父親接她回家。
“那天我爸到廠里去,整個廠都找遍了,就是沒看到小妹。”孫儉的哥哥孫振國告訴新安晚報記者,那天晚上,他們看到父親獨自回家,得知孫儉不見了,家里亂作一團。“如果不是熟人介紹,哪敢讓她出去!”孫振國說,當時妹妹的一位同事告訴父親,孫儉可能和另外一些同事到福建去了,隨后父親和姨夫背上行囊,到福建尋親。“人生地不熟,他們待了10來天,能找的地方都找過了,就是沒有。”孫振國嘆了一口氣。
9年里,這個名字誰都不敢提
“家里就我和小妹兩個孩子,小妹不會說話,本來就夠讓人心疼的了。”孫振國說,他比妹妹大2歲,從小感情深厚。孫儉很老實,吃苦耐勞,正如她的名字一樣,勤懇儉樸。
然而此后9年的時間,在家里,這個名字誰都不敢提。
“爺爺年紀大了,爸媽又很難過。雖然我們心里都想著她,但誰都不敢提,因為提起來會更傷心。”孫振國說,小妹不在家的這9年,逢年過節,家里都感覺不到高興的氣氛,“不知道小妹是不是還活著,都不敢去想她會怎么樣。”
后來,孫振國和孫永亮在外當建筑工人,一邊干活一邊打聽孫儉的消息,但毫無音訊。
鏡頭·佳木斯
有家庭后她更思念故鄉
家里突然來了位“天外來客”
黑龍江佳木斯市樺川縣橫頭山鎮的村民張大叔回憶說,2012年12月的一天,家里來了一位“天外來客”。“我兒子中專畢業后,在北京打工。之前他給我發過一條短信說‘爸爸,我戀愛了’……
突然帶了一個女孩子回來。”張大叔說,女孩是個聾啞人,長得眉清目秀,給他的印象很好。不過,女孩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樣”。
“她沒有身份證,家在什么地方都搞不清。”張大叔說,后來兒子將女孩手語表達的意思用筆寫下,原來女孩叫“孫簡”(當時只知道讀音),只讀過小學一年級。2005年,家人把她送到一個藥廠上班,后來一個溫州的中年女人謊稱可以幫她介紹工作,將她騙到北京“打黑工”,每月只有一點零花錢,一干就是五六年。
她給自己“畫出”回家線索
“雖然兒子媳婦感情很好,但是她很想念家人。
她知道家中有父母、哥哥,還有爺爺。父母種地,爺爺賣木材,失蹤的地方可能有個‘陽’字。”張大叔說,他曾向當地警方反映過這些情況,不過因為提供的是“孫簡”這個名字,沒有得到任何線索。“去年9月,孫子出生了,媳婦更想念娘家人了。”張大叔說,媳婦依稀記得被騙前打工的地方附近有個手捋胡須、盤著頭發的人像,腰間還別著個大葫蘆。他讓兒媳畫出雕像的模樣,把這些情況一并發到了網上。
“我們當時考慮可能是河南安陽或安徽阜陽一帶。”河南省鹿邑縣公安局唐集派出所指導員丁超注意到了張大叔發布的尋親信息,“這個雕像應該是當地一個標志性雕塑。后來網上很多志愿者討論,說可能是藥都亳州,那兒有中藥材批發市場,還有華佗像。”通過比對失蹤人口信息,警方鎖定了亳州的孫永亮家。
鏡頭·團圓
本周六她將踏上回家路
3日傍晚,村主任來到孫振國家,“你妹妹找到了!”聽到這句話,孫振國驚呆了。“都快10年了,想都不敢想!”孫振國說,他把父母的照片發給亳州警方,不一會兒他也收到了一張照片,“就是小妹,她還活著!我媽一看到相片就哭了。”
而同時,遠在千里之外的佳木斯,張大叔的兒媳拿到照片后,剎那間淚水奪眶而出——照片里的那兩人,正是她朝思暮想的父母。
“兒媳特別高興,想了這么多年,終于能見到親生父母了。”張大叔說,他們已經約好11日到亳州認親。如果兒子媳婦以后想在安徽生活,他也不反對,“只要(他們)開心就好。”
“確認了是小妹,我馬上就給我爸打電話了。”電話那頭,孫振國激動地說,今天父親就會從天津趕回來,11日他們全家人一起去接小妹回家。
編輯 黃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