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您提個醒
生活中的小傷口千萬別忽視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外毒素導致的神經系統中毒性疾病,這種疾病以肌肉強直為特征,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在10~40%左右。
西京醫院急救中心主治醫師王瑋介紹,一般情況下,任何一種外傷,開放或閉合的傷口,都可能感染破傷風桿菌。常見的感染情況是一些深度、閉合的傷口,或由嚴重污染的器械或外部材料導致出現的傷口,會更容易引起感染。
感染破傷風桿菌后,大部分病人通常有7-14天的潛伏期,這段期間可能沒有任何感覺,一旦發病,情況就比較危險。因此,對于生活中的小傷口,也不要忽視,應及早到正規醫院就診,早期肌注破傷風抗毒素可以有效防治,這在普通門診就能實現。
掏耳不宜太頻繁怎么掏才安全
一般來說,耵聹,俗稱“耳屎”會隨著人們的咀嚼、張口或打哈欠的活動而自行脫落,并不需要頻繁掏耳,一般10天左右一次即可。
西京醫院急救中心主治醫師王瑋介紹,人體外耳道皮膚非常脆弱,掏耳朵時用力不當就會引起外耳道損傷、發炎、潰爛。用力過猛甚至可能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發展成中耳炎,甚至可能引起耳聾。另外,一些金屬、塑料材質的掏耳勺質地堅硬,容易對耳道造成損傷;指甲縫易藏匿細菌,不宜用來掏耳朵。
如果自己掏耳朵,最好用棉棒。輕輕地將棉簽頭拽蓬松,以防纏繞過緊的棉棒劃傷耳道,然后用其在外耳道轉動,耳朵朝下,耵聹就出來了。屑狀的可以適當使用棉棒,如果是大顆粒的話,應用溫水或是專用藥水滴進耳朵,過幾分鐘后再輕輕掏出。本報記者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