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多省份明確提出戶籍改革
記者梳理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發現,至少24個省份在城鎮化章節涉及戶籍問題,對如何推進“農(牧)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出初步部署。其中,廣東、河北、江西、遼寧、青海、山西、四川、西藏、江蘇、海南、湖南、安徽等省份明確提出“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在上述省份中,福建、廣東、江西、陜西、四川、海南、安徽等省份明確提出健全或實施居住證制度。
與此同時,福建、廣東、江西等省份提出“實行差別化落戶政策”,河北稱將“抓緊出臺差別化落戶政策”,黑龍江則強調要落實好這一政策。
作為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在“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章節,廣東明確提出“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差別化落戶政策,逐步解決長期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家屬落戶問題”。此外,廣東還提出健全居住證制度,要求“完善積分制入戶和高技能人才入戶城鎮政策”。
與廣東相比,北京和上海雖沒有在城鎮化章節涉及戶籍問題,但在其他章節予以論述。作為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的特大型城市,北京提出“加強人口規模調控”,稱將“推行居住證制度”;上海則表示“嚴格落實以積分制為主體的居住證制度”,并要求“嚴格控制人口規模”。
部分省份詳盡方案
河北:合理確定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4個市區人口超100萬城市的落戶條件,有序放開其他7個設區市市區的落戶限制,全面放開縣級市、縣城和建制鎮的落戶限制。
陜西:繼續做好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工作,年內轉移90萬人。
GDP僅廣東上調GDP目標
在中央提出“不以GDP論英雄”的背景下,今年的省級地方兩會,不再將GDP作為地區發展最重要的考核要素,“降速提質”成為普遍共識。
除廣東省之外,全國其他30個省份的GDP目標較去年調低或持平,其中吉林下調的幅度最大,由2013年的12%調至今年的8%。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將今年的GDP增長目標由去年的8%調高到8.5%,這也是廣東連續兩年下調增速后首次調高目標。
在專家看來,這是由于廣東經濟情況與內地省份有所不同,經濟運行周期往往要領先于全國,“逆勢上揚”提高目標并不為奇。
治污西藏寧夏未提大氣治污
在去年大范圍霧霾天氣侵襲中國之后,今年31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除西藏、寧夏之外,29個省份均提到了大氣污染治理。有媒體統計,2013年省級地方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只有10個省份提到了霧霾治理。
作為霧霾重災區,北京、河北還首次將大氣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目標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分別為5%左右和4%。其中,河北省在政府報告中以“只爭朝夕推進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獨立成章,篇幅達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