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易養難讓我遲疑
我與老公都是80后,獨生子女,原本都抱著必生二胎的想法,希望孩子可以在兄弟姐妹的陪伴下健康幸福地成長,長大后也可以互相依靠支撐。但現實的壓力讓我們變得遲疑,這種遲疑很大一部分緣于對孩子的愛。
我當了媽媽之后,孩子每一天的成長都給我帶來驚喜和幸福,我對孩子的愛也越來越深,超越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由于我們夫婦都是上班族,老公在外地工作,產假結束后不得已把孩子交給公婆帶。一邊忙于工作,一邊又對孩子滿心牽掛,擔心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校園安全等問題,而老人安全意識跟不上時代,對突發事件的判斷力遲鈍,這讓我對是否再要一個孩子猶豫不決,甚至望而卻步。生易養難,不是擔心撫養成本,而是害怕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能力保護我的孩子。(@毛毛)
親情是幸福的“底料”
我有兩個姐姐,年齡相差不大,家里雖窮苦大家卻很幸福。小時候,別人家孩子吃一個蘋果,我們姐弟仨吃一個,搶先啃“大口”也有滋有味;長大一些,姐弟仨搶一部電視,我成功坐到了兩個姐姐身上,昂首把《冬日戀歌》轉臺到《灌籃高手》;少年時,我沉溺游戲,是姐姐們陪著母親挨家到網吧找尋我的身影,把我“拉”回正道;再大了,衣服是姐姐買的,每月話費是姐姐交的,我積攢了半年補助為姐姐買了新款手機,姐姐怕丟了,每次睡覺都放在枕頭下。如今,姐姐們用“舅舅來了”為兩個小外甥演繹著類似“狼來了”的溫馨故事,年夜飯滿滿一桌子的愉悅感動……
我逐漸發現,那些所謂的精力、壓力、負擔都是浮云,而親情才是渲染幸福生活、構建溫馨家庭、續寫溫暖故事的“底料”。正是因為一家人相互擁有,才明白血濃于水的親情真諦。為了再多一個至愛親人,生! (@良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