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助理、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明認為,醫療保障與醫療服務管理分離,客觀上形成了兩個部門之間的博弈,在缺乏政府多個部門有效合作激勵機制的前提下,不利于在改善患者健康的同時控制不合理的醫療費用。由于社保部門缺乏行政管理手段,一些醫療機構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壟斷地位與社保部門“討價還價”,將責任轉移給社保部門,有的甚至推諉病人,把風險轉嫁給患者。醫保部門更為關注資金的收支平衡,沒有把控制醫保費用與改善患者健康有機結合起來。在管理新農合的過程中,衛生部門可以采用有效的支付方式,結合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綜合考評,促使醫療服務行為規范化,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中國社科院勞動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王延中認為,衛生部門“一手托兩家”,既能充分考慮“兩家”的利益訴求,又能有效抑制“兩家”的矛盾沖突,不偏不倚,引導供需雙方的行為向著合理的方向發展,有利于實現滿足醫療服務需求和控制醫療費用的平衡。
一項調查顯示,在全球126個國家中,有117個國家的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由一個政府部門統一管理。即使少數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仍然分離的國家,也出現了由醫療保障基金自辦醫療機構并提供服務的自我合并趨勢。專家認為,所謂的“第三方付費”模式,在提高醫療衛生管理水平、控制醫療費用等方面并沒有明顯優勢,反而由于管理分離而造成掣肘。因此,由衛生部門統一管理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已成為國際主流。
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祿生認為,新農合之所以能夠用很低的成本投入實現相對較高的保障目標,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衛生部門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根據籌資水平的增長及時調整補償方案,并有重點地提高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等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特別值得強調的是,新農合從一開始就規定:基金累計結余率不超過當年統籌基金總額的25%,當年結余率不超過當年統籌基金的15%,從而使絕大部分基金用在農民身上,最大限度地滿足其醫療服務需求。
吳明認為,醫保基金補償已經成為各級公立醫院收入的最重要部分。將醫保基金與政府投入通盤考慮,有助于公立醫院補償機制轉換,逐步解決“以藥養醫”的頑疾,使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衛生部門在管理醫療服務的同時管理醫保基金,可以將支付方式改革與臨床路徑、質量管理以及對醫院和醫生的激勵緊密結合,實現提高醫療質量、控制費用不合理增長的綜合目標。
在很多經濟發達地區,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的人均籌資水平和補償水平接近,城鄉居民身份界限不復存在,這兩類醫保制度可以率先“并軌”
記者在河南省新鄭市調查時發現,很多中小學生存在重復參保現象。
崔麗娜是新政一中的高中生,家住辛店鎮黃岡村,農村戶口。去年底,她家以戶為單位參加新農合,每人交納了50元。與此同時,按照新鄭市人力社保部門的要求,她又以學生身份交了30元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新鄭市共有6000多農村居民重復參合保,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學生,占新農合參合人員總數的1%以上。
河南一些城鎮居民還反映,城鎮居民醫保繳費比新農合高,但報銷水平、方便程度都不如新農合,因此紛紛要求參加新農合。但是,由于戶籍不同,新農合無法吸納這些城鎮居民。
我國已經建立了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目前,這項制度分為三大“板塊”: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衛生部門管理新農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管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民政部門負責醫療救助。
王祿生認為,建立統一的“全民醫保”制度是大勢所趨,但由于城鎮職工醫保制度的籌資水平遠遠高于其他兩項制度,因此三大“板塊”合一的時機還不成熟。目前,在很多經濟發達地區,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的人均籌資水平和補償水平接近,城鄉居民身份界限不復存在。因此,在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整合這兩大“板塊”的條件已經具備,這兩類醫保制度可以率先“并軌”,實行“2+2”的制度并軌模式。具體而言,在農業人口比重較大的縣域地區,新農合制度板塊大,城鎮居民醫保板塊小,可以將城鎮居民醫保并入新農合,實行“新農合+城鎮職工醫保”兩個板塊的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在城市化程度較高的省會或地市城市,城鎮居民醫保板塊大,新農合制度板塊小,可以將新農合并入城鎮居民醫保,實行“城鎮居民醫保+城鎮職工醫保”兩個板塊的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這種做法符合“大數法則”,有利于增強醫保基金的抗風險能力和降低管理成本。
2008年,浙江嘉興將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兩制合一,建立了“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在籌資數量、補償水平、報銷方式、保障待遇等方面實行統一標準。為了避免多頭管理、利益博弈、資源浪費,嘉興市采取衛生部門既管醫療保險又管醫療服務的“一手托兩家”模式,次均住院費用連續多年保持較低水平,資金結余基本控制在10%以內,既保證了基金安全,又保障了農民利益。
安徽省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主任夏北海認為,在兩種醫保制度的合并問題上,可以采取“大吃小”的原則。在農業人口占大多數的縣,可以將城鎮居民醫保并入新農合,由衛生部門管理。而在城鎮居民占多數的市轄區,可以將新農合并入城鎮居民醫保,由人力社保部門管理。同時,兩種制度都應以家庭為參保單位,避免重復參保和漏保,這樣才能使“碎片化”的醫保制度逐步走向統一。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