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斷改善民生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依靠發展經濟、增加就業、鼓勵創業,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織就覆蓋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網”,補上短板,兜住底線。
(十三)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通過穩定經濟增長和調整經濟結構增加就業崗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完善就業服務體系,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創造就業崗位。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尤其要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繼續做好農民工、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退役軍人就業工作,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4.6%。(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工商總局、中國殘聯等負責)
(十四)繼續推進教育優先發展。目前我國年度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總額已經超過2萬億元,今后還要繼續增加,必須把這些錢用好,讓人民滿意。(財政部、教育部、發展改革委、審計署等負責)進一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切實解決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著力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各級各類教育質量。(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負責)
(十五)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逐步有序提高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加強各項制度的完善和銜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今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繼續提高10%,重點保障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城鄉低保和優撫對象補助標準進一步提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社保基金會、中國殘聯等負責)
(十六)積極推進民政事業發展。加大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兒童福利機構建設的支持力度。重視發展老齡事業。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把政府投入與商業保險、社會慈善、社會救助等多方面力量結合起來,下決心解決特殊困難群體問題。(民政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保監會、全國老齡辦、中國殘聯等負責)
(十七)深化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推進補償機制改革。推進藥品生產流通領域改革。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務水平。今年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全面開展兒童白血病等20種重大疾病保障試點工作。(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保監會、中醫藥局、中央編辦等負責)
(十八)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增加國家重大公共衛生項目,預防控制嚴重威脅群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25元提高到30元。扶持和促進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醫藥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國家民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