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生育
何時放開
單獨生二胎政策?
68歲的柯老師有一兒一女,兒子給他生了個孫女,他最大的心愿是抱個孫子。今年8月以來,國家衛生計生委頻頻提及“生育政策改革”,而一則媒體上關于“單獨(夫妻有一方是獨生子女)生二胎政策有望全國放開實施,不采取先在某個或某些省市試點的做法”的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柯老師最想知道的是:三中全會后,
回應:本報記者近日從衛生計生委新聞宣傳司了解到:目前計生政策并無調整變化。
但很多學者正積極呼吁:為了即將消失的“人口紅利”,中國應加快步伐調整生育政策,逐步、全面放開二胎生育限制。
清華大學學者王名認為:若放開“二胎”政策,并且完善相應的配套政策,將會形成一組強有力“組合拳”,釋放巨大的改革紅利。在未來5-10年內,我國將會形成一個規模適度的嬰兒潮。這不但有利于緩解中長期老齡化社會的養老壓力,提升消費拉動經濟的力度,還能培育服務業,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有助于經濟轉型升級。
7遺產稅
遺產稅
真的會開征?
近日,關于“遺產稅是否提上十八屆三中全會日程”的說法在網上風生水起,有微博這樣寫道:“為縮小貧富差距,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討論征收遺產稅:死亡時的全部遺產、死亡前5年內的贈與財產,都要繳稅,500萬元遺產,納稅84萬,3000萬元遺產納稅1034萬!無人繼承的遺產,歸國家!”
回應:今年3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在京發布《遺產稅制度及其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課題中期成果報告。報告認為,無論從社會公平政策、轉變增長方式,還是縮小貧富差距,推進遺產稅改革的時機均已成熟,條件也已基本具備。
本報記者調查獲悉,這條報道來自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的消息:劉桓在一次講座上透露,征收遺產稅被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草稿。但他個人認為,目前推出時機并不成熟,還需要過三四十年才可行。此消息發布后,引起軒然大波。但幾天后,劉桓正式在國務院參事室網站上辟謠。
而以敢言著稱的“大炮”任志強,也旗幟鮮明地預測:遺產稅最近都不會征收。
8養老
社保醫保
何時全國統籌聯網?
胡老師退休后從武漢到北京幫兒子帶孫女,但她的社保醫保賬戶都在武漢。
她非常無奈地表示,“我在北京根本不敢生病,因為我在北京醫院看病,在武漢報銷不了。”
胡老師的心愿是:社保醫保能夠盡快實現全國聯網,能夠跟身份證合在一起。這樣身體有個什么不適,就可以在北京就地就醫。
回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交的改革方案的總報告中建議:為促進人口自由流動,可設計并實施主要由中央和省級政府承擔責任的、低標準、均等化的“國民基礎社會保障包”制度。即養老、醫保、低保待遇“一卡通”,卡隨人走。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全國統籌;醫保參保補貼實現費隨人走,人口跨行政區流動時補貼由上級政府承擔;中央政府對義務教育生均經費實行按在校生人數均一定額投入;對全國低保對象按人頭實行均一定額補貼。
這些待遇都記錄到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卡中,全體人民均可享受。社會保障卡具有補貼結算功能,并實現全國范圍的可攜帶。這樣有望形成與原有戶籍制度雙軌并行的新社會保障制度。
9水電
煤電油氣市場定價
是否漲聲一片?
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一直是“十二五”改革的重頭戲,但在煤、電、油、氣等資源性產品領域,一直是價格改革需要打破的“最后壁壘”。
但普通民眾擔憂的是: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用“計劃電”、“廉價氣”,價格改革后,會否漲聲一片?
回應:多位專家學者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有望使資源類產品改革取得突破,改革焦點有望從價格轉向市場,更加注重營造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教授說:資源價格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硬骨頭”。其中的焦點包括:水電氣等民用資源梯級價格如何確立;石油、煤炭等能源的定價機制如何理順;電力、石油等行業壟斷如何打破?
張占斌認為:要將水、電、天然氣、成品油等價格改革放在優先位置,通過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土地資源、水資源、能源資源等的節約和有效使用。實際上,今年以來,油、氣等領域的價格改革已經在進行中,大幅上漲的情形并沒有出現。目前,我國成品油市場定價機制,已經基本與國際市場接軌。
10國企
國企是否加快退出
一般競爭性領域?
三中全會吸引了廣大民營企業家的關注,包括泰康董事長陳東升、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在內的多位企業家都達成共識:期待改革,并且希望新“三中全會”產生像“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樣的作用。
最近,一些傳統的壟斷行業陸續傳來打破壟斷堅冰的好消息。除了移動、聯通和電信三大運營商之外,蘇寧、國美、阿里巴巴、京東等民營企業,開始進入電信行業。對于民營企業家而言,他們關心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會不會加快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
回應:北京師范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說:國有企業改革下一步的目標,是讓國企更加市場化。
具體來說,首先是所有國有企業都必須進行公司制改革;在此基礎上,除極少數涉及國家安全、國防軍工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企業保留國有獨資形式之外,其他應發展為股權多元化公司。
然后,探索完善國有產權、股權流轉機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競爭性領域,國家應該放棄對國有企業的支持,讓國資、民資公平競技。(柯立)
實習編輯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