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底,江澤民同志訪問美國。根據日程安排,有一項重要活動是到哈佛大學演講。江澤民同志決定將《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作為禮品贈送給哈佛大學。11月1日,江澤民同志到哈佛大學發表演講,生動介紹了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史、歷史文化傳統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將一個團結統一、獨立自主、愛好和平、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形象展現在世界面前,他充滿智慧和幽默的演講博得在場師生陣陣熱烈的掌聲。江澤民同志最后說,“哈佛大學一向重視對中國的研究”,“為了有助于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我愿向貴校贈送一套新出版的《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記載中國幾千年歷史的重要典籍。毛澤東先生一生對二十四史做過許多評點和批注,為認識中國的歷史和吸取歷史經驗,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哈佛大學校長代表全校師生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這份珍貴的禮物。
重視對歷史的學習和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與運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認識和把握歷史規律,堅持從豐富的實踐探索中找到前進方向和正確道路,是毛澤東同志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們黨90多年來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經驗。我們要從毛澤東同志閱讀歷史、評點二十四史的故事里,深入學習他尊重歷史、熱愛讀史的自覺意識,研究歷史、總結歷史的辯證方法,以史為鑒、把握規律的深邃思想,著眼于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認真學習歷史,深入總結經驗,積極探索規律,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
毛澤東同志一生寫下許多不朽的光輝篇章,留下大量極為珍貴的手稿,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科學評價了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我們黨明確指出,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毛澤東同志的科學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中央檔案館保存著4萬多件毛澤東同志的文稿,專門建立了“毛澤東全宗”,加強對毛澤東同志所有文稿的管理。這些文稿時間跨度長、種類多,包括毛澤東同志的文章、批示、指示、講話提綱、批注、書信、詩詞、手書等,涵蓋了毛澤東同志各個時期各種類別的文稿。比如最早的一件是1912年毛澤東同志青年時代寫的一篇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最晚的一件是1976年6月28日毛澤東同志寫的“國內問題要注意”。毛澤東同志歷來強調做工作要自己動手,他曾明確要求領導干部向中央報告工作時,要“自己動手,不要秘書代勞”。毛澤東同志自己更是以身作則,作出了表率。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戰役期間,毛澤東同志親筆起草的電報就多達數百件,有時一天近10件,展現了毛澤東同志偉大戰略家、軍事家的雄偉氣魄和爐火純青的戰略戰術,真可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為了盡可能收集全毛澤東同志文稿,中央曾多次通過有關部門下發文件,在全國范圍征集毛澤東同志文稿。中央檔案館現存的毛澤東同志文稿有一部分就是從全國收集上來的。比如,1963年11月,毛澤東同志接見范文瀾、馮友蘭、高亨等10位學者,與山東大學教授高亨親切交談時,詢問了他的學術研究情況。高亨先生十分高興,回山東后就將他的專著《周易古經今注》、《諸子新箋》等寄給毛澤東同志。1964年,高亨先生在學習新版《毛澤東詩詞》后,有感而發,寫下了曾在當時廣為流傳的《水調歌頭》一詞,寄給毛澤東同志。這首詞寫道:“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眼底六洲風雨,筆下有雷聲。喚醒蟄龍飛起,掃滅魔炎魅火,揮劍斬長鯨。春滿人間世,日照大旗紅。抒慷慨,寫鏖戰,記長征。天章云錦,織出革命之豪情。細檢詩壇李杜,詞苑蘇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攜卷登山唱,流韻壯東風。”我們聽說當時毛澤東同志親筆回了信,但檔案沒有記載。在全國文稿征集過程中,終于通過高亨先生收集到了毛澤東同志回信的原件。毛澤東同志親筆回信,既體現了一位偉大領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也是一幅難得的書法佳作,原文如下:“高亨先生:寄書寄詞,還有兩信,均已收到,極為感謝。高文典冊,我很愛讀。肅此。敬頌安吉!”我們收藏了原件后,精心復制了一份送給高亨先生收藏留念。
胡錦濤同志非常關心檔案工作。1995年、1999年,他分別會見全國檔案工作會議代表,強調檔案是人類活動的真實記錄,是人們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促進各項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要努力采用現代化手段,確保檔案得到安全保管和科學利用。毛澤東同志文稿作為最珍貴的館藏檔案,長期以來一直是檔案部門的保管重點。經過多年的研究摸索,對毛澤東同志文稿原件的保存,既采取我們自己獨特的傳統做法,又運用了一些現代技術手段,全部實現了計算機管理。還安排專人對檔案原件定期進行檢查,對紙張變化情況做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中央檔案館歷任館長和許多專門負責保管的同志都作出了貢獻。1996年9月,第十三屆國際檔案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結束后,我作為中國檔案部門負責人和新當選的國際檔案理事會主席,請國際檔案理事會前任主席瓦洛和130多個國家、地區的檔案機構負責人以及2600多位代表到中央檔案館參觀。他們看到我們的檔案保管得這樣好,深表欽佩。
毛澤東同志文稿的收集和保管,為學習、研究和宣傳毛澤東思想發揮了重要作用。1987年7月,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出版《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1—13冊,編入毛澤東同志建國后的手稿、講話、談話和文章,其中大量采用了中央檔案館提供的毛澤東同志文稿。1991年6月,根據中央決定,在建黨70周年前夕修訂出版《毛澤東選集》1—4卷(第二版),中央檔案館提供了毛澤東同志文稿。沒有收入選集的文稿,經中央批準,由中央文獻研究室負責編輯《毛澤東文集》,按文稿時間順序分卷編排,從1993年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時開始,陸續出版了8卷。檔案部門也加強對館藏毛澤東同志文稿的研究和利用,先后編輯出版了《毛澤東手書選集》1—10卷、《毛澤東閱點資治通鑒》、《毛澤東書信手跡選》等一批書籍。1993年8月,為了滿足廣大書法愛好者學習和研究毛澤東同志書法的需要,我們根據館藏檔案編輯出版了《毛澤東書法大字典》。從毛澤東同志大量手稿中精選出3094個單字,然后每個字都選出不同文稿中的多種寫法,累計達到13739種。毛澤東同志的書法大氣磅礴,形神兼備,豪放酣暢,特別是注重兼學并蓄、廣采博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毛體”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樹立起嶄新的豐碑。《毛澤東書法大字典》系統展示了毛澤東同志的書法風貌,為發展我國書法藝術作出了積極貢獻。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20多年過去了。每當回憶起整理毛澤東同志藏書和文稿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心中充滿感慨。我們從藏書整理和文稿保管工作中,深切認識到毛澤東同志的一生是偉大的,我們要永遠銘記他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不懈奮斗中建立的豐功偉績,把他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開創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習近平同志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要繼續加強對黨史、國史的學習,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總部署、總動員。我曾經作為工作人員參加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之前的中央工作會議的服務工作。35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5年的改革歷程使我深深感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必將使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必將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產生深遠影響。我堅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以強烈的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一定能夠排除萬難,一往無前,不斷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