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不少采購年貨的消費者發現,今年蔬菜、雞蛋、豬肉等當家食品比往年要便宜許多。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中央多項禁令減少了公款吃喝、贈送禮品、發放福利的數量,降低了部分商品的市場需求,讓百姓能夠過一個平價年。不過,要想打破長久以來“逢節必漲”怪圈,仍需從源頭和制度入手,進一步加強“三公”經費監管,擴大民間需求,并兼顧好農民和養殖戶的利益。
年貨籃“輕”了不少
“過年之前我都要買蔬菜、雞蛋、豬肉、魚蝦等食品,每年購買的數量基本一樣,去年我記得花了310多元,今年僅花了280元。”在濟南市陽光100小區附近的沃爾瑪超市,市民王愛民告訴記者。
山東壽光被稱為“中國蔬菜之鄉”,全國各地的蔬菜經銷商都來這里交易。“和過去‘逢節必漲’不同,最近一周壽光農產品物流園監測的10大類蔬菜品種中,甘藍類、菜豆類、瓜菜類等7種蔬菜品種的價格指數都在下跌,跌幅最大的達6.21%。”壽光蔬菜指數中心分析師王瑕說。
除了蔬菜,雞蛋和豬肉的價格比往年也便宜不少。安丘市華禽養雞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建國養雞十多年了,他告訴記者,以前每到春節就要漲價,去年春節前雞蛋每公斤9.6元都不愁賣,今年能賣到每公斤8元就不錯了。
德州市德城區東升養殖場場長張曙光反映,目前生豬價格最高賣到每公斤12元左右,而去年能賣到每公斤16元。
中國商務部最新監測顯示,1月13日至19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止漲回落,其中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前一周下降1.4%,水產品平均批發價格比前一周略降0.1%,豬肉價格比前一周下降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