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朔州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社會發展和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努力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大力推進小康建設。一季度,朔州市城鎮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收入來源呈現多元化,消費支出平穩上升,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城鎮居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據一季度資料顯示,朔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228.96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凈增長487.54元,同比增長13.03%,;消費性支出為2728.64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凈增長155.84元,同比增長6.06%。六縣區與去年同期相比,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最大的前三名為懷仁縣、朔城區、應縣、同比增長分別為14.81%、14.56%、13.19%;消費性支出增長幅度最大的前三名為:朔城區、右玉縣、山陰縣,同比增長分別為32.91%、32.14%、12.67%。
一、收入增幅穩定向好,收入構成多元化
從收入構成來看,2011年1季度延續了2010年收入的增長態勢,呈現出多元化增長的格局,各項收入全面增長。工資性收入的增長放緩,比重下降;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大幅增長,比重上升,成為朔州市居民收入一大亮點;轉移性收入快速增長,仍是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1、工資性收入增長放緩,比重下降
一季度人均工資性收入為2983.42元,同比增長2.31%。工資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66.71%,較上年同期下降6.5個百分點,仍是可支配收入的主要來源,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1.8個百分點。
2、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迅速增長,成為居民收入的亮點
近年來,政府鼓勵自主創業,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大激發了居民的創業熱情,自主經營者越來越多。隨著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居民關注投資理財的信心不減,熱情高漲。一季度人均經營性收入756.85元,同比增長51.7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6.92%,較上年同期增加了4.4個百分點,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6.9個百分點;一季度人均財產性收入73.07元,同比增長107.0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63%,較上年同期增加了0.74個百分點,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1個百分點。
3、轉移性收入快速增長
一季度人均轉移性收入為658.59元,同比增長23.54%。隨著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國有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和下崗職工進入養老保險發放年齡的參保人員所領取的養老金和離退休金,已成為工資性收入以外,城鎮居民另一大支撐性家庭收入
二、居民消費穩步增長,消費呈現新特點
在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的支撐下,我市居民的消費水平也穩中有升,居民消費呈現新特點:衣食消費支出平穩,醫療保健支出持續升溫,教育文化支出漲勢強勁,居住支出快速增長。
1、衣、食消費支出平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理念也在不斷更新,消費不再盲目,更趨于理性化,加上物價偏高的因素,一季度人均食品支出為950.49元,同比增長1.09%。人均衣著支出為536.17元,同比漲幅為-1.28%。
2、醫療保健支出持續增長,保健消費成為時尚
一季度我市縣區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延續了2010年的高速漲勢,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為219.85元,同比增長49.6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更加注重健康,各類健身器材、醫療保健器材和滋補保健品已迅速進入普通居民家庭,花錢買健康成為城市居民當前的一種潮流。
3、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增長顯著
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費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享受型和發展型消費迅速增長,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成為居民消費的重點。一季度我市縣區教育文化娛樂支出為340.41元,同比增長49.83%。隨著"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大力提倡,以及教育改革的推進,居民家庭教育投資觀念不斷加強,城市居民家庭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同時隨著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使人們更有經濟能力來享受文化娛樂服務。一方面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注重適當的娛樂放松一下身心,另一方面越來越注重生活個性化,通過開展健身、垂釣、養花、繪畫、跳舞、旅游等有益活動,滿足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一季度我市所轄六縣區中右玉縣和朔城區的教育文化娛樂支出漲勢最為明顯,分別為:右玉縣288.64元,同比增長222.39%,朔城區446.79元,同比增長110.97%。
4、居住消費呈現上升趨勢。
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追求越來越高,住大房、選高層的家庭不斷增加,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拉動了居住類各項消費的不斷攀升。一季度我市縣區城鎮居民人均居住支出170.64元,同比增長18.90%。六縣區中有四個縣區漲幅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分別為:山陰縣62.76%、應縣30.21%、平魯區23.58%、朔城區21.33%。隨著居民家庭居住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居住面積日益增加,居住消費將繼續成為居民消費的熱點。
三、城鎮居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1、生活必需品價格偏高,加重了城鎮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負擔
今年以來,食品類價格仍然在高位徘徊,國家近日又上調成品油價格,這些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加重了城鎮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負擔。城鎮低收入居民家庭由于收入水平低,經濟基礎薄弱,消費彈性系數較小,化解食品、水電燃料等生活必需品漲價的能力較差,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2、城鎮居民家庭貧富差距仍然較大
2011年1季度,朔州市縣域城鎮居民高、低收入戶的收入差距依然很大,六縣區中有四個縣區低收入戶的收入不到本縣區平均水平的一半,低收入家庭就業人口少、負擔過重、收入不穩定問題依然比較突出,物價上漲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較大,低收入戶居民的生活現狀不容樂觀。合理的收入差距能提高勞動效率,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但過大的收入差距會加劇社會矛盾,不利于社會穩定。因此,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問題仍應高度關注。
四、幾點建議
物價偏高已成為當前影響居民生活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保持價格總水平穩定,著力提高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把物價上漲對居民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1、加大對農業投入和扶持力度,確保農產品供應。本輪物價上漲是從食品價格上漲開始的,表明農業生產在控制物價中的重要作用。為此,要高度重視糧、油、肉、蛋等主要食品的生產,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發揮公共財政支持畜禽產品、蔬菜等主要農副產品生產的作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護農民種養積極性,幫助農民提高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對農業生產及販運大戶實行補貼,使農產品供應少受氣候影響,保障糧食、鮮菜、肉類等農產品的供給不斷檔、不脫銷,保持價格的平穩。
2、加強對市場物價監管,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進一步強化政府監管力度,有效抑制不相關商品跟風漲價,依法打擊假冒偽劣行為,嚴厲制裁商業欺詐,不斷規范市場秩序,消除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后顧之憂,維護消費者的利益。以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商品、服務項目作為監測重點,力求盡早發現價格波動的苗頭,及時和抑制重要商品價格的突出性暴漲。要有針對性的發布市場供求和價格信息,以引導生產經營,安定消費者心理,促進社會穩定。要加強價格監測,建立預警預報和應急處理機制。
3、高度關注弱勢群體,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弱勢群體的經濟承受能力較弱,因此,要處理好價格上漲和保障弱勢群體生活的關系,進一步完善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社會互助和個人儲蓄積累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及時幫助和救濟弱勢群體。有關部門要制定和落實各項對低保對象的扶持措施,對低收入群體在擴大就業、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等方面出臺操作性強的政策,增強其抵御物價上漲的承受能力,穩定低收入者的信心。建立與CPI變動相銜接的社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政府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能夠實行價格聯動機制,在物價上漲幅度較大時,盡快給低收入家庭送去溫暖,使他們的生活不因物價的上漲而受到太大的影響。
4、努力擴大就業,著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把就業問題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和具體政策,在開發就業崗位、拓寬就業門路、增加資金投入、提供就業服務等方面加大力度。大力扶持民間資本,發展壯大勞動密集型產業。通過扶持職業推介、技能培訓、信息服務等行業的發展為下崗失業人員再上崗創造機會,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和大學生就業問題。收入是決定消費最重要的因素,增強老百姓對物價上漲承受能力的關鍵是增加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居民收入的增加,會有效改善居民的收入預期,增強信心,減少過度儲蓄,擴大即期消費,促進經濟增長。
來源:山西統計信息網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