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他“怪”,像他這樣的煤老板,啃著干饃喝著涼水,常在仙堂山里一走就是大半天。有人說他“傻”,手里攥著大把錢不會花,非要建設文化產業園。可他不管這些,只是一門心思干自己認準的事。他依托多年經營煤焦積累的雄厚資本,近三年投資近12億元開發建設仙堂山景區、襄子文化產業園。這人便是襄垣縣金鑫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李中秀。
對于今年52歲的李中秀來說,童年的記憶里寫滿“家窮”。他16歲從窮山溝進城,幾乎每個行當都干過。1994年,李中秀因企業倒閉停產下了崗。憑著聰明和不服輸的勁兒,他萌生了創辦焦化廠的想法。歷盡千辛萬苦,1995年11月,紅旗三號爐點火投產。2004年6月,60萬噸焦爐點火投產,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緊接著,收購瀕臨倒閉的金星煤礦……10多年的風雨之后,今天的金鑫集團已是一個固定資產達30億元,上繳稅金1.2億元,擁有5000名職工,集煤、焦、化、氣、文化旅游、種植養殖為一體的民營企業。
2009年10月,襄垣縣委、縣政府將仙堂山整體劃歸給金鑫集團投資續建。仙堂山位于縣城東北25公里處,東晉高僧法顯曾在這里出家講經,早在1600年前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長期以來,由于開發力度有限,一直藏在深閨人未識。仙堂山旅游景區續建項目總投資23億元,分三期建設。景區面積22平方公里,僅一期工程就鋪開13個項目,主要包括釋迦牟尼大佛、法顯銅像、觀音銅像、法顯西行八國佛教館等。清明節前,主體建設已全部完成,正在緊張進行內外裝修、彩畫等工作,預計今年國慶節前開放。三期工程完工后,年接待規模可達250萬人次,門票收入2.5億元,上繳稅金3800萬元。
仙堂山旅游景區開發是金鑫集團實現從地下到地上、從黑色到綠色轉型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能在幾年前就擺脫煤炭路徑依賴而進入文化旅游業,李中秀對此很自豪。同樣顯示出李中秀文化自覺意識,實現轉型發展的還有襄子文化產業園。2008年8月,建成投產僅4年的焦化廠因不符合產業發展規劃而停產,身邊不斷有人建議李中秀搞房地產開發。李中秀最終決定在原焦化廠舊址建設襄子文化產業園,意欲打造襄垣城市名片和城市會客廳。工程投資5億元,占地360畝,主要包括襄子別苑、戰國文化苑、民俗博物館等。工程自去年4月份開工,今年完成主體工程。
當年那些曾經諷刺過李中秀的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超前眼光。“金鑫集團靠煤發家、以煤發展,但不為煤所困。煤總有一天會被挖完的,文化旅游發展潛力大,能長遠發展,投入再大也值!”李中秀滿是自信。
來源:山西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