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覽展示面積近900平米,分為“霸國出世”、“霸國記憶”兩部分,向觀眾展示這個被塵封了3000多年的西周小封國。雖然展出文物歷經侵蝕,已完全不見它們的本來面目,但絲毫不能掩蓋其制作工藝的精美絕倫,西周貴族奢華典雅的生活可見一斑。出土展品中,不乏精品和瑰寶:一組兵器木柄猶存,十分罕見;作為隨葬品的一組原始瓷器,足見墓主人“霸伯”身份地位高人一等;眾多青銅器綠銹青翠,造型奇特,上刻銘文洋洋灑灑,其中一件鳥形盉,更是為商周時期青銅器增加了一種新器形;而一件玉鹿雖然體積不大,但紋飾簡潔樸素,體現了墓主人生活的情趣;只有向來是地位和財富象征的金飾還金光閃閃,完全不見歲月侵蝕的痕跡,據了解,這些金飾含金量接近90%。
盡管大河口墓地的考古發掘已暫時告一段落,但和“霸國”有關的歷史和文化還值得更多思考。比如,霸國的疆域究竟有多大?晉南地區到底有多少這樣的小國?西周時期晉南的政體和格局究竟是一種什么狀況?
據了解,此次展覽展期至11月11日,期間,山西博物院將把《揭秘霸國》趣味講座走進小學、《小國的霸氣》知識講座走進高中和大中專院校,并將在博物院舉辦“我眼中的霸國”手繪活動、抽獎活動等,讓更多的人了解霸國的歷史。(記者 孫瑞生 實習記者 張穎)實習編輯 唐桑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