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西省晉中市搶抓綜改試驗區、太原晉中同城化、高校新校區和山西科技創新城建設的難得機遇,適應晉中特殊區位和轉型發展需要,積極創新人才工作載體,由組織部門牽頭,組織實施了一批創新性、示范性、引領性的重大人才工程,形成了走出去、請進來、留得住、用得好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晉中路徑”,為全省“四化”率先發展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2012年,晉中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吸收借鑒先進地區的引才成功經驗,制定出臺了“1+3”引才政策,即《晉中市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辦法》及《關于為引進高層次人才提供相應工作條件和特定生活待遇的若干規定》、《引進高層次創業人才工作細則》、《引進高層次人才服務窗口工作細則》等三個配套政策。同時實施了“551計劃”,即從2012年開始,用5年時間,以全市八大產業和轉型發展人才需求為重點,引進50名高層次人才來(回)晉中創新創業,建立10個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隨著具有較強吸引力且有比較優勢的一系列政策的實行,晉中市短時間內產生了人才聚集效應。近兩年,全市共引進碩士以上研究生150余人,有400多家企業單位與全國398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720名科技人員開展產品開發與項目合作,其中有12位院士,26位博導、博士,15位碩士,81位教授、高工參與全市重點項目建設。祁縣大華、晶鵬玻璃器皿公司引進意、美、德等世界頂級專家6名,打造了“中國玻璃器皿之都”品牌。平遙煤化集團引進國貼專家黃廣蓮博士,合作開發液晶電視用新型光學材料項目,填補了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的空白。
去年,晉中市因地制宜,立足打造高層次人才的集聚區、人才政策和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區、最新科技成果轉化和先進生產力創造的示范區,依托晉中開發區和榆次工業園區,在全省率先啟動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出臺了《關于建設晉中市人才特區的意見》,推出了11條特殊政策,先行先試。榆次工業園區由此誕生了第一個院士工作站,太重榆液、山西振東安特、晉能艾斯特等一大批高科技創新型企業落戶特區。
山西精密鑄造及機械數字化制造技術院士工作站,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阮雪榆及其專家團隊、山西方盛液壓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上海交大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工程院專家三方共同組建,是目前山西省機械液壓領域唯一的企業院士工作站。工作站聚集創新資源和高端人才,借助院士及其科研團隊的智力,用5年的時間,在5平方公里的園區里集聚了216家液壓企業,就業人數4萬多人,液壓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以上,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前列,不僅為企業培養了高端技術人才,還促進了科技成果產業化。如今,山西方盛液壓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已建成高標準模具生產線,銷售收入突破了億元大關。目前企業擁有16項國家實用專利,3項國家發明專利,并全部實現產業化。
高速成長的現代化生物制藥企業—山西中遠威藥業有限公司,其主要產品是溶栓膠囊和葡立。為了更好地救治患者,中遠威先后與中科院生命科學院、青海省高原醫學研究院等通力合作,并于2013年成立山西省第一家現代生物制藥院士工作站——山西中遠威藥業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教授任工作站主任。經過一年多的反復試驗論證發現:溶栓膠囊治療與預防高原急性心肌缺血綜合癥有很好的作用。楊嘉安博士是2013年山西晉中市海外引進人才,為美國薇技術納米公司總裁及首席科學技術專家,與山西中遠威公司對接后,采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方法深入研究溶栓膠囊藥物組分蛋白酶結構,為溶栓膠囊藥物的多功能治療功能提供理論支持,并申報有關專利。
2010年以來,晉中市牽頭組織了以省市重點項目、重點課題為載體,以“人才+項目+資金”捆綁一體化為基本形式,著力創新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機制,開展“人才工作創新試驗區”項目建設活動,有力地推動了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全市共涌現出20個具有示范帶動性的人才工作創新品牌項目,總投資2.26億元,吸納高層次人才1000余人。平遙縣積極引進國際知名“印象團隊”,投資4.7億元,打造《又見平遙》大型實景演藝品牌,填補了全省大型旅游演出空白。左權宏遠集團與國防科工委等10個科研院所的48名知名專家合作,研發蓖麻油生產“聚十一酰胺植物工程塑料”項目,打破了法國和美國的長期技術壟斷。
此外,緊緊抓住山西高校新校區和太榆科技創新城建設的有利契機,加強人才載體和平臺建設,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目前,晉中市政府與11所駐地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召開多次市校聯席會議,在各校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平臺等建設、搭建市校企、產學研平臺,開創市校共同培養人才的合作模式,努力為轉型發展插上科技翅膀。(記者 蘆焱)
實習編輯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