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過去的三天兩夜,人們牽掛著失聯者們,日子顯得如此漫長……深圳,面對轟然而至的突發事件,連夜未眠。這段日子,肯定會讓許多人難忘,難忘的還有這座城市的種種表情。
↑救援人員正在被探測出生命跡象的一處救援地點實施人工搜救。新華社記者 高潔 攝
記者看到,幾臺挖掘機同時作業,數米深的大坑內,鋼筋混凝土的原貌才一點一點露出來。“太深了,埋得太深了。”身在現場,四面環土,記者最強烈的感觸就是救援難度之大。
在最靠前的深圳市公安局現場總指揮部的帳篷內,會議正在討論中,推斷和決策都慎之又慎。“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深圳市的主要領導這樣說。
救援,從白天到深夜都沒有停過;奇跡,從昨夜期盼到今日;不放棄!黃金72小時內,深圳絕不會放棄每一個生還的可能。
錐心之痛:親屬在離現場最近的地方等待
“跑得急,身上沒有帶任何財物,你們能提供給我一臺能夠聯絡的、100多元的手機就行。”對詢問他具體情況的志愿者,63歲的萬春保說出了自己的需求。
在這場災害中,萬春保有5位親屬失聯。他們被埋在里面,還是逃了出來?這是他唯一關心的問題。在安置地點,接待他的志愿者詳細詢問了他;經過溝通和匯報后,這位志愿者給他拿來一部手機,還有食物和水。“其他志愿者會帶這些失聯者家屬到賓館去住。”這位志愿者告訴記者。“謝謝他們。”萬春保說,“不然我不知道該問誰,該去哪。”
在一處失聯登記點,兩位身著紅色馬甲的志愿者,將他們接到的信息反饋給登記處的工作人員。“失聯者親屬跟我們詳細描述了親人身上穿的衣服、身高以及所在的地點……”一位志愿者說。
一些失聯者的親屬不想等在安置點,他們聚集在警戒線外,希望第一時間得到消息。
“我兒媳婦一直沒吃東西,已經住院了;她讓我們必須到現場來等著,告訴救援人員孩子被埋在什么地方。”失聯的6歲女孩小媛(化名)的爺爺,與一位親屬就待在事發地點附近的一處菜地旁。
小媛的媽媽阿鐘(化名)在事發工業園區上班,小媛跟隨父母在園區生活。星期天,小媛沒去幼兒園,媽媽把女兒單獨留在了宿舍。阿鐘再次返回,宿舍已經被埋沒。
剛剛從重慶趕來的李啟菊一家也待在這里,他們17歲的兒子被埋在宿舍中。李啟菊的女兒一直抱著默默流淚的母親,安慰她,勸她吃點餅干。在親屬們心中,揪心和期待交織在一起。
此時,無數陌生人向受災者伸出了援手。或購買食物免費發送,或掏錢捐贈送上溫暖。他們中的不少人,至今不愿說出自己姓甚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