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雷鋒好榜樣’26年之后,深圳用‘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這句話率先回答了‘學習雷鋒圖個啥’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晶報習風工作室主任習風認為,這句溫暖的話語凝聚了深圳35萬多個義工。
習風是《深圳十大觀念》一書的撰稿人之一,他在書中寫到,1990年4月,由46名優秀青年倡導的“深圳市青少年義務社會工作者聯合會”——這個中國內地第一個義工團體成立。做義工就是做好事,做好事就是做雷鋒,這是當時人們普遍的認識。但義工們發現,對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上走過10年的深圳,他們的努力收效甚微。
習風稱,“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印度諺語,英國也有同樣的諺語——“The rose’s in her hand,the flavor in mine.”這個諺語不早不遲不在其他地方而在中國深圳流行,是因為它明確回答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習雷鋒圖個啥”的問題,承認了助人主體心理和精神上的滿足是助人的動力這一事實。而這個口號能被評為“深圳十大觀念”之一更是證明,“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已經變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動著一個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
習風在該書中表示,自1991年深圳提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這一理念后,深圳義工隊伍得到長足發展。21年間,深圳注冊義工超過35萬人,法人義工組織拓展到16個,基層義工組織達到1465個,熱線服務衍生到20大類常規服務。在這面旗幟上,出現了叢飛、李泓霖、高正榮、孫影等閃光的名字。
在這一背景下,深圳義工創造了無數個全國第一:組織國內第一支“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義工隊赴貴州開展支教服務,派遣國內第一批國際義工赴老撾、緬甸支教,設立全國第一個“義工服務市長獎”,組織共青團系統第一支抗震救災志愿服務隊伍赴四川災區開展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舉辦第一屆義工(志愿者)發展國際論壇,培育第一批依法注冊的基層法人義工組織等。
習風認為,就像寒流和暖流交匯產生鋒面雨一樣,深圳在改革和守舊兩種觀念沖突中產生了自己特有的城市核心價值觀——深圳觀念,在由網民投票和沒有官員參與的專家團評選出來的“深圳十大觀念”中,除了“創新”貫穿城市發展歷程之外,還集中體現了“對人的尊重”。(記者 陳虹)
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