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字正”,更育人“身正”
每次上課,劉運峰都會把時間分為兩段,前半部分講解書法理論知識,后半部分指導同學們練習。他告訴同學們,書法不僅要善“書”,更要懂其“法”。要能夠通過一副書法作品,在點畫的粗細剛柔和墨色的濃淡燥潤間,品味到作品和諧豐富的美感,參悟到書法家背后的氣韻與情趣。
“欲字正則先筆正,欲筆正則先身正”,課上,劉運峰常用這句話闡述“字正”與“身正”的關系。簡單一句話,談的是習字的小技巧,卻深含做人的大道理。
在南開公選課中,類似“書法與篆刻”這樣的文化素質教育課還有很多:“京劇與戲曲文化”通過對戲曲文學音樂、流派行當的講解,引導學生欣賞并傳承中國戲曲文化;“合唱與指揮”通過鍛煉學生多聲部音樂思維能力,培養集體觀念與合作意識;“中國象棋”則讓學生了解象棋文化、提高對象棋藝術的鑒賞力,培養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質……
作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之一,南開大學將本科生的公選課劃分為自然科學與技術、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以及藝術體育與實踐4個模塊,引導學生合理選課。今年我校開設的夏季學期中,又結合教學條件和資源優勢,增設了20余門公選課,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豐富學生的夏季學習和校園文化生活。
這些課程設置的背后,都有一種區別于傳統教育的考量,這就是在教育內容上,從側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重在“發展素質”。知識的傳授不是教育的終點和目標,教育的真諦在于使學生獲得真知、培養興趣的前提下,提升素質和能力,化為行動上的自覺。
正是由于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引,讓南開大學公選課不甘做必修課的“綠葉”,而是素質教育“花園”中爭奇斗艷的一支。
南開的公選課有著超乎必修課的“禮遇”。任課教師開課前,需要經過教務處和資深教授組成的督導團共同“把脈”,而校黨委書記薛進文、校長龔克也常去旁聽、參加點評,為的就是要嚴把教學質量,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在課程中有所收獲。
一堂“書法與篆刻”可以品讀素質教育,而縱觀素質教育的開展狀況則可預知國家與民族的未來。
不久前在南開舉行的2013年大學素質教育研究會年會上,薛進文不斷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他說,大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個具有豐富理論內涵、重要學術價值和高度現實針對性的課題,關系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全局,關系到我國創新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關系到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實現。
在南開,素質教育是“戰略主題”,被冠以“公能”之名。如果把素質教育比作書法之道,那么諸如“書法與篆刻”這樣大大小小的課堂就好似一幅幅書法作品,它們風格迥異,卻無不飄出素質教育的墨香。(記者 張敏 通訊員 陸陽)
編輯 黃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