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實施,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的西北各省區日益面臨土地需求急速上升,而資源供給有限的兩難局面。為拓展用地新空間,西北廣袤的未利用地已成為投資開發熱點。相關土地管理督察部門和專家認為,應在當前西北未利用地開發升溫的同時,及時采取政策有序引導,以避免造成不計后果的盲目開發,破壞西北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
西北未利用地成為土地開發“新空間”
據國家土地督察西安局介紹,近年來西北地區加快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對土地需求急劇增加,在現有可利用土地有限的情況下,未利用地已成為城市和工業園區建設、新能源基地及交通等基礎設施用地的重要來源,如新疆昌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夏寧東國家能源化工基地、甘肅酒泉風能光伏項目基地、陜西府谷縣新城區等。據西北地區2007年至2010年6月間的184條鐵路、公路等線性工程用地調查,未利用地占工程總用地量的30%。
西北地區是亞歐大陸重要走廊和我國重要能源基地,今后10年,煤炭、油氣、水電以及風能、太陽能等能源項目將進入全面快速發展期,會極大催生對未利用地開發的需求。根據國家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1年至2020年西北地區未利用地開發為建設用地的規劃目標為15.51萬公頃,年均1.55萬公頃,比上一規劃期年均開發面積多出40%,而按照西北地區國民經濟發展目標和趨勢預測,未來10年未利用地開發為建設用地的需求為36.91萬公頃。
西北地區未利用地資源非常豐富。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2009年末的統計數據為16235.65萬公頃,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肅等省區,占西北地區土地總面積的53.91%,占全國未利用地總面積的62.17%。未來10年西北地區可開發未利用地221.8萬公頃,其中可開發為農用地131.69萬公頃,可開發為建設用地90.11萬公頃。
國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局長楊璐表示,開發未利用地還為西北地區堅守耕地紅線、拓展建設用地空間和改善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1996年至2009年,西北地區共開發未利用地116.09萬公頃,其中開發農用地101.64萬公頃,開發建設用地14.45萬公頃。在開發的農用地中,耕地占47.05萬公頃,相當于青海省2009年末耕地保有量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