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難題制約西北未利用地開發
西北地區地處干旱內陸,未利用地主要是戈壁、荒山和荒灘,隨著投資開發的升溫,未利用地的地理地質條件限制導致的開發成本過高,以及在開發過程中出現的政策欠到位、規劃欠科學等問題已日益顯現,并制約著未利用地的長遠可持續開發。
水資源承載力有限。西北地區未利用地超過土地總面積一半以上,但大部分缺乏水資源,以水資源承載力為前提,今后10年西北地區可開發為農用地的未利用地為131.69萬公頃,僅占未利用地的0.8%。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集區位、經濟、規劃等綜合因素評價,西北地區可開發成建設的未利用地為90.11萬公頃,僅占未利用地總面積的0.56%。
開發成本過高。據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測算,由于未利用地一般遠離中心城鎮,加之大部分為裸巖石礫地,導致開發為建設用地成本很高,農用地一般在每畝2000元到1萬元不等;建設用地成本更高,如寧夏中寧縣移山填溝開發工業園區用地,土地平整費用平均每畝成本達4萬元,加上遠離城區的道路、水電、林網綠化等配套設施建設,開發成本每畝達5萬元。西北地區未利用地過高的開發成本,是導致當前一些地方建設項目占用耕地的沖動仍然強烈的重要原因。
開發激勵政策尚不完善。為貫徹落實中央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土資源部加大了對土地特別是未利用地開發政策的支持力度,但西北各省區普遍反映現有政策過于原則化,缺乏可操作性。如建設占用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地的年度指標,就受到規劃新增建設用地總規模和區位的制約。
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目前西北未利用地開發的主要依據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缺少未利用地開發利用的專項規劃,一些地方存在“近期跟著項目走、遠期開發無規劃”的現象。由于西北特殊的資源稟賦和生態條件,未利用地開發涉及水資源調配、生態保護等諸多因素,需做適宜性評價和環境評價。如長期無規劃隨意開發,容易導致區域內本已奇缺的水資源更加缺乏,導致脆弱的生態更加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