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21張,全部都是我和兒子的就診卡,里面有多少錢都記不得了。”11日,翻看著在各醫院重復辦理的就診卡,烏魯木齊市市民白女士覺得,醫院重復辦卡浪費資源,“要是有在各大醫院都能使用的‘一卡通’就好了”。
不斷重復辦卡身上多達21張
11日早上,白女士因腳上長了一個疙瘩,走路很疼,“我懷疑是長了雞眼,就去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做檢查。”白女士說,到醫院后才發現,以前在軍區總醫院辦理的就診卡又忘記帶了,“回去取,來回花車費不劃算,只好重新繳10塊錢再辦一張。”
回家后,白女士數了一下,她和在上幼兒園兒子的就診卡已達21張,其中有4張都是軍區總醫院的。
記者11日看到,白女士與兒子的就診卡,涉及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兵團醫院、解放軍第四七四醫院、自治區第一濟困醫院等,每家醫院都是兩張以上就診卡。“以前去軍區總醫院就醫,經常會忘了帶卡,只好重復辦理。”白女士說,有時是突然生病,匆忙出門,事后才想起忘帶就診卡。
在現有的21張卡中,究竟有多少錢,白女士不得而知,“每張卡少則幾塊錢,多則400元。”白女士說,她記得有兩張卡里有400多塊錢,“但究竟是哪兩張卡,想不起來了,除非到醫院挨個查看。”
交錢票據丟了錢難取出來
事實上,像白女士這樣在醫院重復辦卡的市民不在少數。記者在一家醫院對烏市10位市民進行調查發現,每個人都曾在醫院重復辦過就診卡。其中,大多數人家里至少有10張以上就診卡。
“我家有20張就診卡,都是我和老公的,好多都是在同一個醫院重復辦理的。”市民張雪梅出示的20張就診卡顯示,僅自治區人民醫院就有5張,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烏市中醫醫院各有3張,自治區中醫醫院、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兵團醫院各有兩張,自治區腫瘤醫院、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自治區第一濟困醫院各一張。
調查中,不少市民反映,由于交錢票據丟了,就診卡里的錢難以取出來,“我去年夏天到一家三甲醫院給父親看病,里面還有40多塊錢。”張雪梅說,但由于最近父親要回內地,想把錢取出來,“我去了兩次,因為丟了一些就診和交錢的票據,工作人員不給退費。”
烏市一些三甲醫院在接受記者詢問時表示,如果要退費,需提供當初交錢的票據,一旦交錢票據丟失,就診卡里的錢確實很難取出,但也有部分醫院表示,只要患者提供身份證原件,本人親自去辦理,也是可以退費的。
重復辦卡被指浪費資源
不少患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醫院重復辦理就診卡,既浪費了資源,也耽誤了時間,患者期待醫院或衛生部門能統一辦理“一卡通”,讓患者持這張“一卡通”,可以到各大醫院看病,同時應該簡化退費手續。
去年1月8日,烏市政協委員田國柱就曾在兩會上建議,將就診卡與社保卡、銀行卡合三為一,實行囊括患者所有就診記錄、在全市各級醫院都能暢通使用的“一卡通”。
田國柱曾算過一筆賬:如果一家醫療機構每天的門診量有40000人次,按照重復辦卡比例在5%來計算,每天的重復辦卡約在2000張,按每張卡0.2元的成本計算,一年就浪費近15萬元。
烏市各大醫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一卡通”也是他們期待已久的事情,“但醫院沒有這個權力去解決,還需要衛生部門牽頭來解決這個事情。”烏市一家三甲醫院醫務辦主任說,如果能實現“一卡通”,那么患者在各家醫院的就診信息將得到連續、完整的記錄,“也能為患者健康檔案的最終建立打下基礎。”
□繼續閱讀
新疆將建統一衛生信息平臺
記者了解到,現有的就診卡主要分為磁條卡和條碼卡,里面記錄了患者的詳細信息,該卡是醫院信息系統的一部分,刷卡可免去文字錄入帶來的麻煩,解決就醫繁瑣、醫療信息管理等問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局有關人員表示,他們也曾接到患者關于重復辦卡的反映,“我們也將患者的投訴信息反饋給相關職能部門,希望盡快完善、方便就診程序”。
11日,記者從自治區衛生廳衛生統計信息中心了解到,自治區將投資3.35億元建立一個統一的衛生信息平臺,預計在2016年5月完成。自治區一家三甲醫院醫務辦主任說,一旦這個信息平臺建成,辦理“一卡通”也是遲早的事情了。(胡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