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若羌縣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立以來,經過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為主體,以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臨時救助等專項救助為主、就業救助為輔助,以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為主要工作形式,以資金救助、政策扶持、社會幫扶為主要措施,覆蓋城鄉、惠及全縣貧困群眾的綜合性社會救助體系,推進了經濟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
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機制日趨完善。若羌縣的最低生活保障及社會救助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截至目前,若羌縣共保障城市低保對象1165戶2479人;保障農村低保對象766戶,1832人。在低保申請審批辦理過程中,實行“四不批”、“一備案”、“三級公示”的審批制度,制定出臺《若羌縣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實施方案》,對保障對象的申請、審批程序、保障標準、家庭經濟信息核對、資金的管理、監督處罰措施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使低保工作有了完整的政策依據。
城鄉低保補助標準穩步提高。開展城鄉低保工作以來,若羌縣多次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城市低保標準從1998年的117元/人·月提高到目前的348元/人·月;農村低保標準從2007年的700元/人·年提高到目前的4176元/人·年,實現了城鄉低保統籌。此外還對城鄉低保對象中的60歲以上老人、重度殘疾人實施了分類施保。對低保對象實行動態管理,切實做到了應保盡保。
健全完善低保對象醫療救助機制。通過參保參合、商業保險、住院救助等方式,切實緩解了困難群眾治病難問題。將全縣城鄉低保對象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設立了定點醫院,實行“先住院后結算”和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城鄉低保戶在定點醫院住院只需繳納本人應承擔的費用,醫院采取一單清的方式結賬出院。為城鄉低保對象購買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保障特困群眾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增強困難群眾治療疾病和抵御意外風險的能力。
教育救助工作全方位展開。自建立社會救助體系以來,若羌縣主要通過“免、補、幫”三種形式對困難家庭學生給予救助。“免”是對若羌縣戶籍的學生在縣域內就讀中小學免收學費、書本費、住校費;“補”是對應屆大學、大專、中專的困難學生給予4000元、3000元、2000元的入學補助,從第二年開始(不含留級生)給予大學生每年1500元、大專、中專生每年1000元的救助;“幫”是部分特困學生得到了縣直部門、領導干部和駐縣部隊的幫扶。
五是民政兜底機制不斷完善。為了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政府兜底機制,織牢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的民生安全網,解決低保對象養老問題,若羌縣為2413名60歲以下城鄉低保代繳養老保險,繳費標準為每人100元,并允許個人增加繳費。(通訊員薛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