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下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兵團2013年為職工群眾辦“十件實事”一年來取得的顯著成效、經驗做法和兵團2014年“十件實事”建設方案。
2013年兵團“十件實事”共計10件42項建設內容,年初計劃投資334.5億元,投資規模、實施內容和保障范圍為歷年之最,涵蓋住房、就業、社保、教育、衛生、民政、職工多元增收等惠及民生的各個方面。在兵團各級共同努力下,“十件實事”工作取得了“投資超、任務超、效果好”的總體工作成效,全年累計完成投資347.8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04%。
據介紹,2013年“十件實事”既解決民生所需,又符合職工意愿,既體現兵團特色,又順應時代潮流,更搭建了制度建設的平臺,確保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兵團民生發展提供了助力和支持,獲得了基層團場的好評和廣大職工群眾的歡迎。
從發布會得悉,兵團2014年“十件實事”建設方案總體思路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兵團黨委六屆十二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按照兵團黨委總體工作部署,以兵團“兩個率先、兩個力爭”、更加有力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目標為引領,結合城鎮化發展進程,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各項民生工程建設,不斷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兵團6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職工群眾,讓職工群眾享受到現代文明的幸福生活。
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通過下發通知、問卷調查、網站投票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確保“十件實事”工作更貼近群眾、服務基層、促進公平、突出重點,經兵團審議最終確定重點實施加強城鎮建設完善、公共服務提升、教育發展保障、就業培訓促進、社會保障服務、文化陣地繁榮、富民創業增收、生活質量提高、衛生健康關愛、扶貧幫困發展10件60項實事,比2013年增加18項;計劃總投資342億元。
建設方案主要突出“四個結合”和“五個體現”。“四個結合”:同廣大職工群眾需求意愿相結合,同兵團現階段城鎮化發展實際相結合,同兵團“2018年率先在西北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結合,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相結合;“五個體現”:體現促進職工多元增收和生活水平提高,體現加快團場城鎮面貌改變,體現加強公共服務能力提升,體現社會事業領域建設和資金投入方式創新,體現扶持弱勢群體和困難地區協調發展。
為了各項工作更貼近群眾,兵團主要在一、完善提升城鎮配套和公共服務能力,圍繞南北疆城鎮布局和發展,在繼續完善社區、養老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實施一批團場供暖及管網、給排水、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新增了團場郵政服務網點改造、北疆團場小型清雪車配置、重點團場鎮區公共活動場地及健身設施等項目。二、加強南疆師團教育投入,突出解決南疆墾區中小學布局調整,提高南疆少數民族學前雙語教師工資補助,實現南疆三地州高中免學費教育。三、啟動文化陣地建設,建設重點團場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為兩千多個“農家書屋”購置圖書刊物,免費為基層文藝匯演。四、拓寬職工增收渠道,在加大工會、團委自主創業增收計劃資金安排力度的同時,新增“百團萬店”商貿服務便民工程。五、促進南北疆團場協調發展,繼續實施加快少數民族聚居團場經濟社會發展工程,加大對南疆困難團場扶貧支持力度。
兵團發改委副主任閆海燕表示,2014年是兵團黨委連續第9年為職工群眾辦“十件實事”,形成了黨委決策、部門牽頭、團場落實、社會參與的“十件實事”長效工作機制,實施內容和保障范圍進一步擴寬,資金投入方式上也將采取以獎代補、服務購買等方式的試點嘗試和探索創新,充分發揮兵團本級財務資金在項目建設中的投資引導和放大作用,力求乘著改革的東風,讓兵團6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職工群眾,讓職工群眾享受到現代文明的幸福生活。(記者詩涵)